首页>检索页>当前

关于中小学教材编写提质的三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4-04-08 作者:龙宝新 来源:课程教材研究所

尺寸教材,国之大者。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体现国家意志,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铸魂育人的基础工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要求,围绕国家教材委员会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部署,我们设置了“教材建设和管理笔谈”专栏,旨在宣传教材研究和教材工作新进展,加快推进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一起来看专家的观点——教材建设和管理笔谈㉒

4AC`3TDNS`PN2]H%65A3EB2.png

龙宝新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教材是影响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落实的重要基点,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编写出一批批优质的中小学教材事关中国教育现代化目标的顺利达成。近年来,国家实施的系列提升中小学教材编写质量的政策举措,如编写三科国家统编教材、出台《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等富有成效,但在教材编写环节仍存在质量管理薄弱之处,成为制约教材质量提升的症结。我们认为,内容取材、学材组织、专家队伍是中小学教材提质工程的三个关键点,以此为抓手采取针对性举措有利于打造高水平、现代化、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教材,有利于教材导向、助学、育人根本功能的有效实现。

首先,中小学教材内容取材必须坚持“中国化、时代化、基础化”三原则。教材编写的首要环节是取材,是从本学科领域中精选优质知识、活动、经验的过程,是按照一定的价值原则来甄选学科内容的复杂过程,选材的原则应遵循科学性和合法性。我国中小学教材必须优先考虑体现中国精神、优秀传统文化、科技文化成果的学科素材,必须充分考虑中国价值的全面植入要求;时代化原则是第二考虑,中小学教材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现代化步伐、关注世界发展潮流中的学科事实、学科成果,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习热情;此外,教材选材还必须坚持基础化原则。学科基础是深层的学科基本结构,是高端科技、先进文化、人类文明背后恒在的学科规律、学科原理和学科思维。要明确区分“学科基础”与“学科知识”,让非基础知识退出教材,打造“高精度”教材,从而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是中小学教材编写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其次,中小学学材组织必须体现激趣、引学与尚美精神。人的学习具有终身性、泛在性、自主性,使用教材学习是贯通学生终身、全面、自主学习全过程的一根引线,要让学生爱上学习、愿意将学习活动扩展到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学习只是中小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场所与阶段,彰显其对学生课外、校外及“后学校”阶段学习活动的牵引性与影响力是教材学习的长远意义。为此,中小学教材的学材呈现必须善于用问题探究的趣味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乐趣和志趣,通过引学助学思维来夯实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用审美化的编排彰显知识自在的逻辑之美。学材组织架构不仅是认知逻辑、知识逻辑构筑的美妙螺旋,更是学科知识、活动内蕴的探索精神、主体精神、尚美精神的自然释放。教材内容组织绝非简单的知识、活动逻辑编排,更是理想的学科实践形态的文本化显现,有助于重现学科实践的教材编排才是最有意义的学材组织形式。

最后,教材编写队伍必须是先进课堂创造者、高水平学科研究专家、前沿学科研究者组成的教材研究共同体。教材不是学科知识的翻版,不是课堂教学的复现,更不是学生活动的串联,而是以学科育人为内核,以学科知识、活动、经验为载体,以学生学习活动为内线组建而成的学材综合体或学科学习功能体。与之相应,中小学教材编写是学科学术界、学科教育界、学科实践界联动联合开展的一项系统工程,是教材研究共同体才能胜任的一项事业。优秀的中小学教育家是先进课堂的创造者与定义者,有他们的参与才能保证教材实施具有实践可行性与效果至优性;学科教育专家是学科教育理念的秉持者,有他们的参与才能保证学科知识组织符合学科育人的逻辑与要求;学科研究专家是最前沿学科知识的开拓者,他们最清楚本学科真正的“基础”所在。优质的中小学教材编写队伍是在“优质教材研究”这一实践研究主题下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在共同研究中锻造出一个相互学习、携手并进、开拓进取的教材编写共同体,能够合力应对中小学教材编写面临的种种挑战,编写出为广大中小学生人生成长赋能的优质教材。

总之,优质教材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起点工程,中小学教材编写质量事关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大局,关涉百年树人之大计。只有树立全程质量管理理念,汇聚最优质学材、专家与资源,中小学教材建设才能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发挥其应有功能。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