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韶关学院:小花朵带动大产业

发布时间:2024-04-08 作者:林华婷 李丽群 刘盾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走进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大塘镇的蝴蝶兰产业示范基地,一盆盆状似“蝴蝶”的花朵映入眼帘,色彩鲜艳,生机勃勃。来自韶关学院的研究人员穿梭其中,指导在生产一线的村民培植蝴蝶兰。一旁已经包装好的蝴蝶兰“展翅欲飞”,即将装载上车,销往东南亚等地。

该产业示范基地是韶关学院依托校内研发的蝴蝶兰“植物工厂”技术建立的。针对韶关市曲江区大塘镇等地缺乏有科技含量的产业,韶关学院的蝴蝶兰种植项目团队对村里闲置设施进行改造,按照产业标准建立蝴蝶兰产业示范基地,将生产线搬进村里。目前,基地建成近3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和1万平方米的种苗研究中心,成功培育出35个品种的蝴蝶兰,每年可向国内外供应500万株种苗,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

“学校始终坚持‘地方所需,韶院所能’的服务地方理念,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科技惠农兴农。”韶关学院副校长赵三银说,近年来,韶关学院针对地方发展需求,发挥院校优势,以科研团队为抓手,将“含金量”满满的农业科技产业引入田野村头,带动当地创收就业。学校还组织师生,在当地组建“韶兰科技小院”,指导村民种植蝴蝶兰,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技术难题。

在蝴蝶兰“飞入”农村大棚之前,那里曾经是荒废的蔬菜大棚。韶关学院的科研团队来到韶关市曲江区大塘镇调研,发现当地由于缺乏技术和产业经营方法,蔬菜种植亏损严重,员工流失,10多亩新建的蔬菜大棚不得不闲置。

如何帮助当地农业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产业收入?在与当地干部沟通后,韶关学院决定将校内产学研基地孵化的蝴蝶兰种植产业引入村里,让废弃的大棚重现生机。

在校内产学研基地,韶关学院的蝴蝶兰种植团队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已经解决了蝴蝶兰病毒感染、种苗繁殖系数低、幼苗烂根、销售期短等产业痛点难点。

目前,韶关学院蝴蝶兰产业示范基地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研发、组培、栽培、催化和销售体系。基地已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项4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并成功注册“韶兰”“韶州兰花”商标。依托大湾区交易平台,基地的蝴蝶兰逐步走出国门,先后销往东南亚、欧洲等地区。

韶关学院蝴蝶兰种植产业示范基地采取“院校+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在蝴蝶兰种植产业落地村里后,蝴蝶兰项目团队就通过招聘村民、自种自养、代种代养等方式,让村民能通过蝴蝶兰种植产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为了更快更好地让农户掌握种植蝴蝶兰的技能,韶关学院的科研团队在当地建立起“韶兰科技小院”,在田间地头,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服务村民,将科学知识带给村民。在基地开展对招聘进来的农户的培训时,项目团队将蝴蝶兰种植技术模块化,分步骤分阶段教给村民。这样的培训方法既快速又有效,受训的农民能很快上手,投入基地的工作中。蝴蝶兰种植产业得以顺利在乡村转化落地,成为推动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服务乡村振兴。李光春是韶关市曲江区大塘镇红新村蝴蝶兰产业示范基地的技术管理员,日常负责带领基地10名村民进行蝴蝶兰种植管理。原先红新村缺少有“含金量”的产业,李光春和妻子只能打零工,收入只有几百元,而且还不稳定,有时没活干。“自从韶关学院蝴蝶兰团队在我们村建立韶兰科技小院后,我们掌握了技能,收入也提高好多,我和我老婆一个月的收入有1万多元!”他难掩欣喜。

目前,蝴蝶兰产业示范基地已直接带动就业50多户,间接带动就业超过1000户。韶关市曲江区大塘镇东岗岭村就业农民每年增收100万以上。预计到2025年,基地可直接带动就业1000多户,间接带动就业超过6000户。

蝴蝶兰产业示范基地在带动更多农户就业增收的过程中渐入佳境。“学校的蝴蝶兰种植产业已经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广东南雄市、英德市、江西省会昌县等地正在推动产业复制落地。”韶关学院副校长吴善添说,如今,蝴蝶兰产业示范基地已逐渐成为集研发、培育、营销于一体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未来,学校会以推进广东省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为契机,将蝴蝶兰产业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紧密联系,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科研成果落到经济社会发展上。(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刘盾 通讯员 林华婷 李丽群)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