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李莹)“百业兴盛万国朝,春光秀丽柳丝娇。惠风和畅清明至,大众摩肩涌汴桥。”近日,40余位吉林大学学生历时两个月一比一复刻的《清明上河图》在吉林大学进行首次展示。
学生展示画作。史俊鹏 张鑫 摄
“清明节是中国比较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我们就联想到了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体现了北宋汴京的繁荣昌盛,展现出国家的繁荣富强,于是我们准备这次的画作。”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2021级学生刘家邦说。
《清明上河图》画中以繁华的都市景象和热闹的市井生活为背景,从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着笔,生动展现了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状态。全画可分为三段。首段写市郊景色,茅檐低伏,阡陌纵横,其间人物往来,生动地体现了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中段以“上土桥”为中心,另画汴河及两岸风光。桥上车马来往如梭,商贩密集,行人熙攘。除了市井街道,作者从大处着手,生动地绘制了辽阔的原野、宽广的河流、苍翠的树木等自然景观,为整幅画增添了几分意境。
40余名学生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通过勾线、上色等绘画过程,全过程运用毛笔,在绢布上一步步重现这幅历史名作的风采。学生们还在原画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创作,通过构思和设计,为此画赋予了色彩,更能体现汴京的繁荣昌盛。
“我们希望让更多的青年学子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厚植爱国情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挺起华夏文脉脊梁。”刘家邦告诉记者。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