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苏州残疾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实现残疾人自我价值提供广阔平台

发布时间:2024-05-17 作者:胡若晗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见习记者 胡若晗)2024年全国残疾人文化周活动近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启动,于4月至11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充分展示残疾人文化艺术成果,积极开展扶残助残文明实践活动。

残疾人刺绣名师顾建珍向学生示范刺绣的传统技法。

据了解,为推进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苏州市残联始终坚持建设残疾人文化基础设施,从娱乐、教育、就业等多方面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为当地残疾人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广阔平台。

两张桌子一并,再盖上一块红布,一群爱读书的残疾人就这样被汇集到了一起。自2020年9月成立以来,苏州市吴中区郭巷街道“残疾人之家”的“红方桌”以阅读党史故事、红色故事为主,通过阅读鼓励残疾人融入社会、进步思想、强大自身。

读书会的读书帮扶人周凤生曾是当地一所特教学校的校长。退休后,他全身心投入到残疾人阅读帮扶志愿服务中,负责组织起每周固定的读书日和每月至少3次的读书活动,为这里的残疾人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据周凤生介绍,“红方桌”通过强化内部互帮,激发残疾人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拓展残疾人的阅读空间和平台。

针对无法出门的重度残疾人,“红方桌”还提供送书上门服务,把书籍送上门,把领读志愿者送到家,打通残疾人阅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使读书活动深入基层,让“全民阅读”在残疾人群体中火起来、热起来。

由爱心企业赞助,吴中区残联、胥口镇政府和一箭河实验小学三方共同推进的残疾人手工艺大师“育苗工作室”,依托沙红英、顾建珍两位残疾人名师资源,将钩针、刺绣传统手工艺引进校园,遴选出4位教师与二位大师组成教学团队,每周为20名有兴趣爱好的学生无偿传授技艺。

二位大师在闲暇时会专注创作,去工作室完成作品,她们希望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用耐心和细心创造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向更多小朋友、青年人传授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绣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我希望能有更多小朋友和年轻人喜欢苏绣、学习苏绣,将这项源远流长的非遗文化发扬光大。”顾建珍说。

据悉,2024年3月“育苗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这凸显了苏州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残疾人、未成年人的关心和关爱,以及对传统手工艺传承的关注,同时也为残疾人展现精神风貌和自身价值提供了平台。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