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宁波:让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4-05-17 作者:史望颖 田荣华 王伟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近日,宁波市老字号协会与甬江职高签订了一个战略合作协议,接下来,该校动漫设计专业五年制班的高三师生将根据赵大有、三关六码头等9家老字号企业需求,参与“宁波城市伴手礼包装设计”项目,助力本地老字号品牌推广。

学校与行业协会合作,承接行业项目,为产业链赋能……近期,宁波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动作频频,持续推动产教融合走向深入。

在校师生为产业答题补位

紧贴产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联动宁波绿盟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和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当前紧缺的高质量网络安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引入企业现场工程师靶场项目,聚力提升学生网站漏洞加固能力、操作系统漏洞分析能力等“六维能力”。去年,该专业的师生团队还受邀赴象山县开展了网络安全检查和亚运期间的网络安全值守工作。

古林职高近年与宁波百年老店“东福园”合作,组建了地方传统菜肴研发团队,创新了“笋宴菜”“寿宴菜”等特色宴席,助力传统地方餐饮业焕发时代新生机。

今年五一节前夕,宁波市休闲用品产业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产业技术改造实践中心、产业品牌工作站在宁波第二技师学院揭牌,翻开了该校产教精准对接、深度融合,共育新质生产力的新篇章。

作为全国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近年来,宁波职业教育聚焦一二三产业,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积极为当地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逐渐形成了行、校、企互为战略合作伙伴,企业出题—学校答题—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良性循环。

毕业生成长为高素养劳动者队伍生力军

近年来,宁波市教育局联动政府、企业与职业院校,多方协同搭平台、建机制,不断缩短学生从毕业到就业的“最后一公里”,针对性培养、输送基于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的高素养劳动者。

鄞州职教中心2008届毕业生王森磊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如今,他已是世界500强企业中达电通(台达)的宁波地区市场管理负责人。在鄞州职教中心学习时,王森磊被机电专业的金牌教练方爱平“一眼相中”,进了学校的集训队,经过系统培养,他拿到了国赛二等奖,后来凭借技能特长免试升入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迅速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区域经理。

北仑职高作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2011年开始与吉利汽车等136家企业、20个行业协会合作,共同打造了2家省级校外优秀实训基地,每年完成高素养劳动者培训8000人次以上。10多年来,从该校累计走出了3200多位车间主任及以上技术骨干,涌现出以全国技术能手吴向宇、浙江省“金蓝领”胡晓浩、浙江省青年工匠史宇臻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工匠劳模、技能大师。学校还联手海天集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中高职一体贯通培养,创造了“一个班级承包一条生产线”的职教佳话。

镇海职教中心港口机械运用与维修专业,连续14年与宁波舟山港订单培养近500名紧缺人才。该专业还参与了教育部高职、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修订,每年下港口培训员工2400人次,用实际行动践行“办好一个专业,支撑一片产业”。

激活教研赋能人才培养

“我们坚持将专业链建在产业链上,目前全市职业院校80%专业紧密对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35%专业精准衔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宁波市教育局职教处产教融合工作负责人章斌立介绍,“此外,宁波还积极探索现场工程师学院、‘轮岗实训’、‘引企入校’、‘导校入企’等多种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培养高素养劳动者队伍生力军。”

据了解,宁波目前已建成5所国家级、12所省级、25所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现代学徒制参与专业比例达到30%,实现了现代学徒制培养学校全覆盖,订单培养学生6003人。宁波第二技师学院的新型学徒制“双鹿班”,就涌现出了童禅友、李修停等一批浙江省技术能手、宁波市首席工人。

人才培育的背后,是宁波教研部门数十年的潜心耕耘。近年来,宁波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积极发挥中职教研部门在学校改革、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等方面的驱动引领作用,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持续激活教研引擎。

近年来,宁波创造性地将教改课堂和技能大赛赛场搬到了实际生产生活场景,使教育和产业“直接碰撞”。2023年,宁波中职学校旅游和烹饪专业的“三新”公开课开在宁海县胡陈乡西翁村的洋芋工坊里,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航空服务、新娘化妆赛项的赛场搬到了鄞州龙湖天街商业广场。今年中职学校的城区教坛新秀评比首次实现了比赛全程同步直播。

“变关门比赛为开门办赛是一个大趋势,链接产业的真实工作场景,并接受大众的‘检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教改动能,只有教学真正与产业融合了,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产业、企业所需要的。”宁波市职成教学院院长陈曙东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史望颖 通讯员 田荣华 王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