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燕山大学: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4-05-21 作者:周洪松 蔡巧怡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洪松 通讯员 蔡巧怡)“猛犸象只有下牙而没有上牙,猛犸象就用下面的臼齿和上面粗糙的表皮摩擦用食。它还有两个门齿,你知道它的门齿长什么样子吗?”日前,在燕山大学东北亚古丝路文明博物馆古生物化石陈列厅,大学生讲解员生动有趣的讲解为参观者带来充满趣味性的体验。

随着“5·18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燕山大学东北亚古丝路文明博物馆以“筑梦丝路”为主题,结合馆内文物资源,精心策划了通馆文牒里的丝路印记、博物馆里的燕大印记、假如文物会说话问答题、博物馆里的文博市集、挖掘消失的古文明、跨越千年遇见“泥”、非遗漆扇体验活动等七大现场活动,以此积极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

博物馆展厅里,很多市民正带着孩子参观。他们有的在文物前驻足细细观赏,有的在寻找“假如文物会说话”问答题上的答案,有的在馆里盖与通馆文牒里相对应的文物印章。走进研学教室,孩子们开盲盒、挖文物,只见他们将土块表面用水润湿,拿起洛阳铲,层层挖土……亲手挖掘的过程激起了大家对文物的强烈兴趣。在文博市集,人们不仅可以看到燕大元素印章、风景套色印章、火漆印章等文创产品,还可以现场制作非遗漆扇。外国留学生对文博市集尤其是漆扇制作产生了浓厚兴趣,纷纷表示沉浸式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欣赏文物、盖章打卡、收集文创、非遗体验、研学课堂……东北亚古丝路文明博物馆变单一“参观”为多元“体验”,沉浸式研学体验不断激发公众来博物馆参观学习的热情。“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挖文物内涵,拓展‘博物馆+’文化传播模式,充分发挥藏品资源优势和社会教育功能,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破圈成为人们喜欢的打卡地。”燕山大学东北亚古丝路文明博物馆负责人表示。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