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熊杰 通讯员 陈思明)近日,厦门市体育局、厦门市教育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厦门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校管理实施办法》(下文简称《办法》),明确结合现有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校园足球等体育项目特色校,在全市中小学校创建一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校。
在具体做法上,基地校让在校学生参与到专业竞技体育项目中来,培养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养成热爱运动、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而从学校层面讲,这些运动项目则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另一方面,基地校的模式让学生做到文化与体育并重,有助于培养有知识有文化、体育专长突出的体育后备人才。
厦门市乌石浦小学武术队由厦门市体育局所属的厦门市体育运动学校,以及湖里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乌石浦小学三方在2011年时联合创建。建队初期由厦门市体育运动学校选派教练员。经过10多年的努力,乌石浦小学武术氛围浓厚,成绩斐然。学校在全国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上获冠军4人次,在两届福建省运会上获得8金11银8铜。
记者了解到,“市队校办”是厦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厦门二中为例,该校是传统足球强校,厦门市竞体中心与二中共建运动队,在福建省运会比赛中,以厦门二中为班底,代表厦门市参加男子甲组和乙组的足球项目比赛,在队伍组建过程中,厦门二中可在全市范围内选拔足球人才。
近两年,厦门通过“市队校办”或“市队区办”,创新创建足、篮、排的甲乙丙三个组别市级运动队,由厦门二中、厦门十中等10多所学校承担组建。市体育局通过资金补助、派驻高水平教练等方式帮助校队提高训练水平。
《办法》明确,2024年基地校创建工作总体遵循“做强潜优势项目、扶持短板项目、发展新兴项目”的原则,在现有基地校布局的基础上,创建55-60个基地校项目或队伍,项目包含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射击、射箭、体操、蹦床等。
《办法》提出,市体育局按年度划拨基地校训练补助经费,足球,篮球、排球基地校每年补助不超过15万元,其它项目基地校每年不超过8万元。“市队校办”或“市队区办”,按项目的类别、影响力、项目投入以及任务完成情况,可给予每个项目梯队每年不超过20万元的补助。
“足、篮、排三大球都是团体项目,市队校办更有利于打磨队伍,因为这些选手很多既是队友,又是同学,他们比赛会很默契,从而能提高竞技水平和成绩。发扬学校体育特色。”厦门市体育局竞技处负责人说。
记者从厦门市教育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厦门多年来都坚持体育和文化课并重的策略,所有参加运动训练的学生,学生的训练主要集中在课后延时服务期间,以及周末等节假日时间段,学生正常的文化课学习不受影响。
“让学生参与运动项目,向专业运动员方向发展,并不影响学生的学业,我们足球队的学生,不但球踢得好,学习成绩也不错,高考升学率也比较高。”厦门二中校长王守琼介绍。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