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一封感谢信背后的爱心接力

发布时间:2024-07-19 作者:阳锡叶 李赟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为一名父亲早逝的贫困学生,我深知生活的艰辛与学习的不易,但在社会的温暖关怀下,我得以继续我的学业梦想,并且进一步在中山大学医学系研究生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7月9日,一封来自中山大学医学系妇产科研究生黄雨的感谢信在湖南省临武县城掀起了不小的热议和关注。

事情还要从很多年前说起。

2019年9月,在临武县第35个教师节暨爱心捐资助学大会上,18岁的黄雨被县教育基金会推选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第一次面对大众袒露自己的坎坷命运。

2001年10月,一场车祸即将降世的雨永远失去了与父亲见面的机会。青年丧夫的母亲不得不扛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劳动力的不足,爷爷奶奶治疗费用的不菲,让这个原本拮据的家庭负债累累,雪上加霜。直到雨3岁那年,外出打工的母亲再也没有回过这家。

“然而我又是幸运的。”与命运的吝啬相比,一批爱心人士前赴后继的帮扶资助黄雨感受到了家乡的慷慨。

刚到上学年龄,黄雨成了县教育基金会的在册困难学生,时任县教育局局长主动跟她结为帮扶对子,让她顺利完成了小学学业;2014年雨升入初中,获得了湖南临武舜华鸭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优秀学生捐助项目3年资助;2016年,她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临武一中,同时得到了郴州市金贵银业股份有限公司优秀学生捐助项目3年资助……一路走来,勇敢的雨没有被不幸的童年打倒,反而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更加坚定了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因为心疼饱受病痛折磨的爷爷奶奶,从小雨就竭尽所能地分担家务,在一罐咸菜一星期的童年记忆里,也立下了学医救人的志向。

“高考完后,身边的同学都外出开阔眼界时,我还在为高昂的大学费用担忧。”2019年高考结束后,黄雨接到了湘南学院抛来的橄榄枝。面对自己心心念念的临床医学专业和家庭无以负担的学费,黄雨辗转反侧,忍不住在发言中透露了自己的担忧。

“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爱心人士愿意资助你上大学,直至毕业。”会后不久,雨接到了县教育基金会打来的电话。当夜她再次失眠,因实现梦想的激动和无处安放的感激。

“孩子,我听说你学习很用功,也很懂事。我非常欣赏你的努力和坚持。别紧张,孩子。我只是想尽我所能帮助你,让你能够专心学习,没有后顾之忧。”第一次见到那位神秘的资助人——临武县武水镇民营企业家陈正良——陈伯伯。对方简单朴实的开场白,让雨倍感温暖,拥有了重拾梦想的力量。

进入大学后,黄雨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变得愈加刻苦发奋。在大五那年,她成功获得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实习的机会。

毕业将近,是就业还是考研,新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

“继续深造,做一个像中山三院博士生导师李小毛德艺双馨型医者。”实习期间,作为妇科领域的权威专家李小毛精益求精的医术和八年如一日资助帮扶学生的事迹,让黄雨下定了读研的决心。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考研搭子的互相鼓励;“孩子努力考,学费不用担心。”陈伯伯的鼎力支持;“不懂的随时可以问我。”恩师李小毛的悉心指导……让黄雨充满力量。今年,她扛住了实习工作和考研学习的双重压力,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以初试复试“双一”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大学医学系妇产科研究生。查询完成绩,她第一时间向帮助过她的人分享了喜讯,表达感谢。

“我们虽然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一路走来,凡是没能击倒你的困难,只会让你更强大!”黄雨说,未来她会用心完成研究生学业,全力投身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致力提升贫困地区的医疗援助质量,做一名有温度的医生——不仅治病救人,而且要给人温暖和希望,成为爱的桥梁,让美好传播得更远、更广。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生活的妥协和气馁。我始终相信教育是改变贫困最有效的方式。”临武县委书记刘杨表示,希望继续举全县之力,帮助更多的“黄雨”,用坚强的意志勇攀高峰,成为自己和别人的光亮,成为爱的种子和源泉。(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李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