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徐光明 通讯员 王锋旗)为了进一步做好防溺水等安全工作,让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凝聚多方力量,全力筑牢孩子们的“安全屏障”。
临川区将村委会转变为“托管所”,解决了托管场所的问题。各乡镇对村委会会议室进行简单改造,配备了黑板、桌椅以及空调、电扇等,还准备了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品,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此外,村委会安排村干部每天轮流值班,确保孩子们在托管期间的安全。目前,全区345个行政村已完成改造,近万名中小学生参与了暑期免费托管。
临川区将志愿者转变为“陪伴人”,解决了托管人员的问题。各行政村利用暑假期间大学生返乡的机会,鼓励他们担任志愿者,在村级托管所为孩子们提供安全教育、作业辅导等服务。托管所还吸引了老教师、老党员、老干部等农村“三老”人员加入托管队伍,为孩子们讲述革命传统故事,防诈骗、防溺水和交通安全等知识。自7月份以来,全区共有1200余名在读大学生和600余名农村“三老”人员参与了托管服务。
临川区将“托管所”转变为“好乐园”,解决了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问题。针对部分中小学生对托管缺乏兴趣的问题,各行政村丰富了托管形式,充分利用大学生志愿者的学科优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特点,开设了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等10余种兴趣课程,使孩子们从最初的被动参与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截至7月中旬,全区已有920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托管,相比最初的1000余名,增加了近10倍。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