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充实的教育生活才是最好的浪漫”——记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一只船小学校长张文博

发布时间:2024-08-28 作者:尹晓军 杨蕊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甘肃省兰州市天水路南段西侧有条被称为“一只船”的街道,是兰州唯一一个以“船”命名的地方。1872年,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抬棺西行,率领八千湘江子弟跨越黄河,来到兰州。为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他建造了一所造型奇特的义园,颇似一艘扬帆南航的大船,这便是“一只船”的由来。

如今,那艘“大船”早已不复存在。但延续左公精神的一只船小学,在校长、一只船教育集团总校校长张文博的带领下,在集团化办学的浪潮中扬帆启航。34年的教育生涯里,他从这里出发,历经朝阳村第一小学、通渭路小学校长,城关区教育局副局长,最后又回到这里,将半生所学倾注在教育梦想开始的地方。

1.jpg

张文博给全校教师作报告。一只船小学供图

打造品牌教育集团

1988年,从兰州师范毕业后,张文博被分配到一只船小学任教。从这里成长,辗转之后,2018年底,他又选择回到这里。

本着“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初心,张文博一直在思考:如何“全面育人”,让更多的孩子找到自己成才的舞台和方向?

担任校长伊始,他以“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为使命,紧紧围绕“师生共进、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十桨并进”的态势,扬帆奋进、启航新程。

“身为校长,只有善于学习、勤于管理、精于引领,才能够带领学校驶向梦想的彼岸。”在张文博看来,校长有思想、教师有智慧、学校有特色、学生有活力,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他践行的使命。

集团化办学后,如何实现五个校区同步高质量发展?张文博的答案是——培育出一支卓越的教师队伍。他注重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把教师推向台前,经常挂在嘴边的“充实的教育生活才是最好的浪漫”这句话也成了教师工作生活的文化认同。

在他的带领下,一只船小学的办学经验进一步推广辐射,经过几年集团化办学探索,引领各校共同探索优质、均衡、特色的内涵发展路径。

几年间,教育集团开展54人次干部教师交流,优质师资共享机制成为常态;61次学生主题活动,五校区学生结成不同的成长共同体,让每个孩子“悦天性、乐成长”;300场次分学科团队研修、集体备课,实现了五校区共研共进的融合与成长。

办一所有“学术味”的学校

在担任城关区教育局副局长期间,张文博主要负责学前和初中阶段教育,这段经历也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更全面的视域。在张文博看来,小学阶段要为孩子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办一所有“学术味”的学校,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由生长”。

他带领教师前往片区内幼儿园和初中学校开展大教研活动,让一年级教师充分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和学习环境,在情境化体验中,完成幼小衔接;带领六年级教师赴对口划拨校调研,在双向奔赴中,做好小初衔接。

张文博表示,学校要从学科教学研究走向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教育研究,让教育以更加宽泛、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富有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的形式存在。

他不断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建构“灵动少年”评价体系,立足于“六艺”课程体系,以“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我们要让丰富、多元、开放的课程,丰富学生的生命阅历、扩展孩子的精神疆域,让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拥有自己美好的‘相遇’。”

2022年,一只船小学确立“赋能智慧教育,助力品质提升”的年度发展主题,35间智慧教室全校域覆盖,班级优化大师全场景应用,形成“云+端+应用”架构、线上线下协作的“双师”混合式教学模式成熟,学校进入发展快车道。

2.jpg

张文博为优秀学生颁发证书。一只船小学供图

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喜欢的课程

2019年,张文博提出“灵动课堂”的课程变革理念。他倡导构建由课内到课外、学校到社区、社区到社会的完整课程生态,让所有有利于学习的元素都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于是,一只船小学的备课模式由传统的教案变成了导学案。张文博多次示范,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调查学习、问题学习等,把“教师讲堂”变为“学生习室”。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要求,他在船小原有的“1248灵动课堂”教学范式基础上,提升、完善、调整,将作业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部分,提出了“124810灵动课堂”新范式,进一步优化教学环节、作业设计、评价体系。

“‘灵动课堂’的系统实施是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的尝试,课上多了学生间的讨论、探究与分享,这样的课堂很受学生的欢迎。”青年教师王彩霞说。

目前,一只船小学以“习典”“学术”“养艺”“砺身”“弘道”“善器”等六大课程群为骨骼的“六艺”课程2.0版本“更新”完成,并开发18门必修校本化课程、114门自选课程,其中精品社团课程30门,每一位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和喜欢的课程。

“从历史纵坐标来讲,学校应该是每个孩子人生历程中无法忘记的精神家园。从社会横坐标来讲,学校要成为一个社区乃至一个地域的思想文化中心,这是我理解的学校应有的办学坐标定位。”张文博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尹晓军 通讯员 杨蕊)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