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在中国的“意外收获”

发布时间:2024-09-10 作者:娜塔莎·索莱马·科贝[巴布亚新几内亚] 翻译|熊炜铭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神州学人》

我来自遥远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国家。目前,我在风景如画的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借助中国-太平洋岛国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及南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的丰富资源,我专注于太平洋岛国减贫研究,特别侧重于故乡巴布亚新几内亚相关的研究,希望通过学习找到合适的减贫策略,为我的家乡和周边地区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image.png

作者在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学习

命运让我与中国结缘

生活,总有起起落落,但即使是生活最困苦的时候,父母也从未让我们辍学。受父母影响,我从小就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要背井离乡,到千里之外的中国留学,这可是我小时候想都没想过的事情。但是,命运的安排,有时候就是让人意想不到。

小学那几年,我只是芸芸学子中的一员。但到了七年级,我开始对科学,特别是农业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是这份兴趣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让我的成绩突飞猛进,最终以优异成绩升入技术高中,并选择了农业贸易专业。一次,我的专业课老师欧瓦女士在课堂上与我们分享了她留学日本的经历,她讲述时眼里放出的光芒如此耀眼,她口中的那些丰富体验是那么令人期待,这堂课点燃了我对留学的渴望,在我心中埋下了来华留学的种子。虽然暂时没有合适的留学机会,但是从那以后,我总会有意无意地关注与留学有关的消息,期待着我的留学梦照进现实的那一天。

后来,我顺利升入乌达拉大学,攻读热带农学专业,并在毕业后进入图拉凯公司,担任设备维护部经理助理一职。对于初入职场的我来说,能找到这样一份工作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但我心中仍然惦记着留学这件事。于是,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我开始四处搜索适合的留学信息。几经选择,我决定去亚洲深造,因为亚洲和非洲都有很多发展中国家,它们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国情有许多相通之处。但是,究竟去亚洲哪个国家留学,我始终犹豫不决。

偶然间,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优惠的留学政策一下吸引了我。真的这么简单方便、经济实惠,就能实现我的留学梦么?而且还是去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农业耕种历史的国家!要知道,中国曾经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但现在已经跃升为新兴经济大国了。这不正是我们巴布亚新几内亚这样的小型发展中国家值得学习借鉴的么?

就这样,我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那就是申请去中国留学。我特别想知道,中国是如何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建立起完善的农业贸易体系的,又是如何利用农业资源建设这个了不起的国家的。我还渴望通过这趟留学之旅,能在中国学到自强之道,以帮助我们国家摆脱对他国援助的依赖,凭借自我之坚韧,在世界立足。现在想来,我和中国的缘分,或许早在我对农业产生兴趣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吧。

只要肯坚持,困难就会向你低头

在我踏足中国、领略其文化、结交中国朋友之前,亚洲人给我的都是同一种感觉,难以分辨。在来中国前,我甚至以为身边所有的亚洲面孔都是中国人,哈哈!这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脸盲吧。当然,这件事也说明了我对留学的想法太天真了,不仅没有提前做好应有的功课,更没有预计到我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有多大。

我来到中国的第一站,是在上海学习中文。那几个月对我而言倍感艰难,不仅饮食不习惯,就连生活的其他方面也都让我无所适从。更可怕的打击还在于起初学习中文的各种挫败感。我自幼在英语语境中成长,从未学习过其他语言。而中文,不仅是我学习的第一种外语,更要命的是,它与英语几乎没有任何共通之处。课堂上的讲解对我如同天书一般,考试的分数也是难看到让我想一把扯烂试卷。

寒假分班时,虽然我幸运地被分到了中等班,但是我心里早已打起了退堂鼓。于是,软弱的我忍不住打电话给父亲,向他哭诉我在这里的种种不适,要求他买机票让我回家。没想到,一向疼爱我的父亲,却在这时变得狠心起来,他无情地回绝了我的请求,坚定地说:“我是不会给你买回家的机票的。你难道忘记了你当初为什么要选择去中国留学了吗?你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必须留在中国。要留在中国,就必须学会中文。你是个大人了,必须学会自己克服困难。”电话这头,我泣不成声,父亲断了我的退路,逼迫我直接面对困难。

那一刻,我深知除了努力适应和改变自己,别无他法。于是,我下定决心改变自己。都说中文难学,如果能学会中文,不就证明我是最棒的么?于是,我开始调整心态,不再抗拒,变得入乡随俗起来。当我大胆尝试中国的美食之后,发现它们其实真的很美味;当我积极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之后,发现中国的习俗和传统节日真的很有趣;当我和中国的朋友深入接触之后,那些陌生可怕的汉字,也变得越来越可爱……

说来也奇怪,只要你不再想着放弃,困难就会向你低头。很快,我找到了学习中文的方法,考试成绩也越来越漂亮,终于,我顺利地拿到了考试合格证书。就这样,在父亲的“逼迫”下,我闯过了留学中国的第一关——语言。回想起初学中文的痛苦,至今仍然历历在目,感谢当年父亲的严厉,感谢当年自己没有放弃。同时,我也想对其他刚开始学习中文的所有外国朋友说一声,请勇敢坚持下去,不要放弃,因为你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看似荒芜的沙漠,其实生机盎然”

离开上海,我前往在中国的第二站——位于福州的福建农林大学,在那里我将继续求学,攻读农业学士学位。初到福州的日子,由于与众不同的肤色和发型,走在校园里,我时常会成为别人目光的焦点。但是,我遇到更多的是充满友爱之心的中国朋友,无论老师还是同学,都给了我最大的关怀和鼓励,在生活和学业上无私地帮助我,让我快速适应了这个新环境。这段求学经历让我意识到,文化冲击是双向的,我作为一名留学生在经历文化冲击的同时,当地人也在经历外乡人带来的文化冲击。同时,文化交流也是无法阻挡的,只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这些困难,就能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多元精彩,也能让多元的个体得到充分的尊重。

适应了新环境,顺利通过汉语水平四级考试(HSK4),我以为我的学习之路就能一片平坦了。殊不知,还有更大的考验在后面等着我。当我开始用中文学习专业课程时,我发现,这才是真正困难的开始。虽然中文考试中的那些考题我能对答如流,可真正进入专业课的教学课堂,我又开始进入了“听天书”的状态,感觉前面学过的那些中文,全都被我忘得一干二净了。教授们在课堂上讲授的这些专业知识,既复杂又深奥,我根本无法理解和吸收,这样我怎么通过考试,怎么拿到我的学位呢?这时的我,又一次感到了彷徨无助。

在和父亲的电话中,我袒露了自己的心声,以为父亲会安慰我,没想到父亲却和我说了一句家乡谚语:“看似荒芜的沙漠,其实生机盎然。”那时的我,并不懂得这句话背后的深意,只是默默记住了它,并像以往那样,擦干眼泪,继续前行。

没想到的是,很快我就收到了几位专业课老师发来的复习资料,他们纷纷表示,学习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联系他们。而我的中国同学们也都把自己上课做的笔记分享给我,有些细心的同学还特意把重点难点翻译成英文。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很快适应了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也渐渐跟上了专业课的学习节奏。感受到来自中国同学的温暖关怀,我是不是也该做点什么来感谢他们呢?于是,我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和他们进行中英文对话练习。中国同学用英语表达,我则用中文,当我们在交流中出错时,大家总是一笑置之,互相纠正之后,继续我们畅快的交流。就这样,通过这个特殊的“外语角”,我和中国朋友的交流越来越多了,我在中国的生活也越来越轻松自在……

这时候,我突然想起爸爸和我说的那句谚语,“看似荒芜的沙漠,其实生机盎然”。是的,看似最困难、最黑暗的时刻,却是离光明最近的时刻。在中国朋友的帮助关怀下,我再一次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闯过了难关。中国,在我心中已经不是异乡,而是我的第二个家。中国人,也不再是外国人,而是我亲爱的家人。

用在中国的所学,回馈太平洋岛国的减贫事业

不知不觉,距离我上一次回国已经过去了5年,尽管我已经适应了中国的生活方式,但我深知,我仍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因为我身在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我的身边是勤劳奋进的中国人民。中国这片热土吸引了许多追梦人,他们和我一样来自世界各地,他们也想在这里实现自我价值,找到自己的未来之路。从我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时至今日,我学到的最宝贵的一课便是自立自强。未来的人生路上,即便遭遇再多的困难挫折,我都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无论快还是慢,我都必须努力前行。因为我知道,真正的失败并非跌倒,而是从未尝试。

这个道理,不仅是我从在中国留学的经历中体会到的,也是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感受到的。浩渺的中国传统文化,纷呈于品茶、书法、剪纸之中,展现于元宵、清明、端午、中秋之际,更涵养出八闽大地特色魅力的“福文化”。我钟情于元宵节,灯火辉煌映古史;也醉心于端午节,粽子飘香留唇齿;百家争鸣的哲学思想,深蕴于学校老师们的言传身教里,也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我中国的立身处世之法,让我更能面对学习生活中的风雨。我不仅爱上了中国,和中国人成为好朋友,更爱上了中国传承千年的文化,因为正是中国的优秀文化,塑造了中国人的风骨,锻造了这个伟大的国家。

目前,我正处于博士研究生阶段的第一学年,我也深知在中国,与众多英才竞争将充满挑战。然而,在这里最令我欣赏的是,无论个人成就大小,每个人都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国家。在这里,即使是弱势群体也能得到很好的支持和关怀,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国家提供的各项服务。在这里,为人民服务绝不是一句空谈。“有一种美,叫不完美。”正如这句话所言,我虽非来中国求学的完美人选,却已领悟,只要我坚持不懈就能臻于至善,乘风于青萍之末。

毕业后,我计划将所学的农业经济学与太平洋岛国减贫知识相结合,以此为桥梁,进一步加深与中国的情谊。无论是留在中国,还是回归故乡,我都渴望将所学付诸实践,助力发展。既然中国能够克服重重障碍,那么我相信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可以以中国为发展模范,学习中国智慧,与中国携手合作,解决发展难题,共创美好未来。

11年光阴流转,我仍然留在中国继续我的留学之路。我深感自豪,可以说,我也是中国人,是一个地道的福州人。中国早已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也早就融入中国的生活。留学他乡虽然艰难,但我从未后悔,我爱中国,爱这里的一切。(作者 娜塔莎·索莱马·科贝[巴布亚新几内亚] 翻译|熊炜铭系福建农林大学来华留学生,指导老师:傅晓翎、陈岚)

来源:《神州学人》(2024年第9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