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持续开展校企合作

发布时间:2024-09-11 作者:杨国良 郎捷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数控机床正常运行时,会受到震动、温差等因素影响,该如何补偿这些误差呢?同学们翻书可找不到答案。”张春阳在学院打造的企业真实场景中演示道,“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算法,首先进行数据采集,得到数控机床稳定运行的状态数据,然后训练出一个神经网络模型,对后续加工运行进行误差补偿。”

作为科技公司的网络优化工程师,张春阳来校工作4年,已从一名普通专任教师成长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像张春阳这样既有企业实操经验又有理论水平的老师还有很多。

“张春阳成长快,得益于校企合作平台。”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校长聂强说,学校以改进人工智能算法为重点满足企业需求,有效提升了相关单位国产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的性能和技术竞争力,实现了产教双方合作共赢。

校企合作,如何走向更深入?懂理论,更懂实践,这样的“双师型”教师,正是学校需要培养的力量。作为学校长安汽车校企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师,张俊峰每学期都要根据学校安排到企业锻炼学习。

换上工装,张俊峰坦言刚开始还有些不适应。“现在生产水平发展太快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用到的方法有些已经不适用于实践。”张俊峰说,“现在的工艺水平提升了,如果我们还按照以前的东西给学生讲,就会和实际生产情况脱节。因此,校企合作十分必要。”

“产教融合,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使命。”在聂强看来,“职业教育必须紧密对接产业发展,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人才培养如何适应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聂强的答案是:“根据企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设置课程内容,开展教学改革。”

课程上,理论和实训比例是1∶1。在校4年,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进院系打造的缩小版企业生产车间,不断精进实操技术。

近年来,学校通过与华为、百度、长安汽车、科大讯飞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累计开展技术研发与服务项目89个,技术转化效益高达5200余万元。

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是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主攻方向。

“这是对以前合作机制的深化改革。”在聂强看来,“现在我们将经验做法完善固定下来,与政府、企业形成了‘三共三享’互惠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建设。”

效果怎么样,实践见分晓。学校与华为、长安汽车的合作模式成功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学校连续8年荣获“华为ICT学院最佳合作奖”,并被授予华为全国唯一的“产教融合示范校”称号。

多业联动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以区域产教联合、产业链产教融合为特点的产教融合新型组织形态……遵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行动路向,创新性地建立了“三位一体”管理机制,将产教联合体、产业学院与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融为一体,开展61个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项目,深度服务成渝两地12个园区,社会服务到账经费2000万元,实现了教育要素、创新要素和产业生产要素的有效循环。

措施持续深化,成效持续显现。“学校深入推进园区化办学发展战略,以园区人才需求为导向,实施百名博士下园区、双师教师‘五个一’工程、现场工程师培养等计划,助力区域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双倍增’。”聂强介绍,学校通过技术赋能,校企联合研发了143项技术成果,为832家企业带来3.57亿元的经济效益,展现了产教融合的巨大潜力。学校科研创新团队帮助10余家企业实现技术升级20余项,解决生产一线技术与工艺实际问题,促进园区(企业)实现产值近亿元。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通职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和技术更新中找准定位。该校党委书记张伟表示,下一步将精准对接重庆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以及重庆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持续探索多主体协同、多平台共建、多功能融合的跨界协同融合模式,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技能型社会贡献力量。(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杨国良 通讯员 郎捷)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