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轰……”伴着机床切削、加工振动的轰鸣声,走进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工职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教师杨洋正操控着数控机床,在一米多长的汽车发动机缸体上进行精密铣削。经过10余年成长,她已从初出茅庐的“菜鸟”成长为学生们常挂嘴边的“洋姐”。
尽管仅36岁,但杨洋手握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和专利,多次获得市级以上等大奖,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并在今年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发言。
“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建立的完善教师培养体系。”杨洋说,借助学校为新教师量身定制的全方位能力提升计划,她认真制定发展规划,明确个人发展目标。
在工职院,像杨洋一样的优秀教师不在少数。“当初,学校新进教师几乎全部来自研究型高校,自身技能水平较低,也无法有效胜任技能部分的教学任务,只能‘黑板上开机器,PPT上讲工艺’。”学校党委书记郭天平说。为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学校探索构建“经师”与“人师”、理论与实践、“能教”与“会教”、学术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育模式。
为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学校依托“青蓝”“栋梁”“头雁”等培育平台,让一些经验丰富教师身先士卒,带头锻炼队伍。
有了前辈们的“加持”,这些新教师的“能量”在各个领域得到“释放”: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最美教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各种国家级荣誉全面开花。
自学、到外校参加培训、向同专业老师请教、请企业工匠当“师傅”……从刚来学校时的青涩到如今独当一面,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朱开波已经成为专业骨干。今年夏天,他带领年轻教师投入倒闸操作票专用系统建设中,断路器、隔离开关的“双确认”、防误功能……这些年轻人在工作中磨炼了技术、增长了经验。
职业教师除“技能立身”外,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有进取心。
“只有把抽象知识点变成可视化图片,在实践中手把手去教学生,才能让孩子们变得爱学、乐学。” 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师宋阳说。
“每次参加大赛前,从早上7:00到晚上11点,除了吃饭时间,每个人都不厌其烦地‘打磨’自己手里的产品,没有丝毫懈怠。”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师黄进说,
“我真的很感动,他们可能只是学知识有点‘不在行’,但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上进心。”黄进感慨地说。
“社会对职业教师的认可和支持度不高,只有强化保障,才能让更多优秀教师愿意从事职业教育。”周传德说。学校为教师提供优惠购房政策,让教师干事创业有更舒心的环境。同时,学校也会定期举办各种读书班、蓝旗赛等一系列文体活动……极大提升他们的工作幸福感。
郭天平表示,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强化职教师资类型特色,多措并举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努力打造一支示范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双师型”队伍。(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杨国良)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