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等目标。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与交流合作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融合国内外学科人才培养特色等优势,可以实现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又满足国家战略与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卓越创新型人才。
然而,中外合作办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其一就是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如何通过融合中外双方特色优势提高人才特别是新工科卓越人才的培养质量,需要在体制机制、管理运行、教学及学生支持等方面不断探索发力。华南师范大学阿伯丁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简称“阿伯丁学院”)举办以来,在办学质量保障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本文旨在全面分析“阿伯丁实践”,为构建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育人模式提供参考样本与启示。
阿伯丁学院国际化课程体系
中外合作办学有力助推新工科高质量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有利的融合机制。新工科教育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新工科教育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行业前沿的紧密结合,以及关注最新技术与市场需求。面对当前国内外新形势,以中外合作办学推进新工科高质量建设,将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选择。首先,通过引入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融合我国国情,有助于增添学生学术与文化体验,拓宽学生专业发展路径;其次,依托中外双方院校的实验设施、实习基地和创新实验室,可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虚实结合的实验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最后,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双方共建质量保障体系可进一步确保教育合作的质量效果,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确保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经过近10年建设,已形成特色鲜明的内外双层质量保障体系。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办法、教师和学生支持等方面,通过规范管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紧抓课程教学与师资教学质量等方式,助力构筑高质量教育体系。通过不断深化对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和中外合作办学规律的认识,提供更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多样化的国际化教育需求。面向当前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的迫切需要,不断深化中外合作办学特色和优势,形成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体系,将有效增强我国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
中外合作办学有利于探索区域经济发展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赋予了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全新定位,提出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的目标。近年来,广东积极推进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但相比世界其他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在“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人才高地建设标准下仍有差距。
创新人才是新一轮产业竞速中的制胜关键,高等院校承担着为大湾区不断汇聚和培育创新人才的责任,而中外合作办学将为大湾区人才培养提供更广阔的视野与多元路径。一方面,利用中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先进教学方法的交叉融合,通过新工科、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培养模式,拓宽国际视野、打破知识边界,实现理工结合、工工交叉、文理交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塑造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其系统思维、设计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数字化素养,提升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各院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关注与大湾区产业的优势互补,形成“产业问题,产学研共同解决”的协同育人创新模式。另一方面,大湾区的良好产业生态也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浸润式”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培育土壤,为中外合作办学上水平、上层次,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工科教育的“阿伯丁实践”
华南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拥有三校区四校园。其中,佛山校区办学定位为“新工科、国际化、新商科”,紧密对接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阿伯丁学院正是佛山校区新工科、国际化办学的标志性成果。
阿伯丁学院是华南师范大学与英国阿伯丁大学合作共建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于2021年5月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复设立。学院共开设人工智能、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个新工科与交叉学科专业,是全国首个开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办学3年来,阿伯丁学院聚焦科技及区域发展对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人才的需求,立足于发展高质量国际化本科教育,结合中国国情和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科优势,引进阿伯丁大学高水平课程体系和跨学科教学模式,在中英文化教育理念的碰撞与交融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数理基础、专业能力,能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端研发型人才,为国家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发展提供人才动能。
强特色,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阿伯丁学院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立体育人格局。一方面,强化中外合作办学的特色党建工作;另一方面,针对教师组成多元、文化多样、学子年轻等特点,出台学院“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聚焦课程、科研、实践、文化、心理、网络、管理、服务、资助和组织等十个育人体系,并在育人过程中注重价值引领、深化资源融合、促进方法创新。同时,构建了大学生中外人文交流能力培养第二课堂体系,以提高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为主线,以时事政治、历史故事、文化艺术为重点内容,以教育、展览、活动、交流为载体,通过“学、讲、观、研、践”,多措并举,全面提高学生的中外人文交流能力。
聚优势,探索融合创新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华南师范大学是全国首批获批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的35所高校之一,也是广东省首个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高校,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新兴交叉学科。阿伯丁大学拥有50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英国5所古典大学之一,其人工智能专业办学历史已有20余年,其计算机相关本科专业获英国计算机协会100%认可。在两校优势融合、专业结合的基础上,阿伯丁学院创建“新工科+交叉学科”的复合模式,将中外双方管理方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及质量保障体系充分融合,构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交叉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引进阿伯丁大学的师资、课程、教材、实验平台、方法等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新工科与交叉学科专业课程的全英教学;二是通过“校际-学院-校企”的联合贯通方式,将优势学科专业与相关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探索学科融通的教学模式。将通识课程、学科大类课程、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让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教学相辅相成,实现专业教学、实践教学、创新研究的一体化模式,从而构建“厚知识-强能力-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固基本,构建内外双层的质量保障体系。科学有效的管理能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促进其高效运行。在运行管理上,阿伯丁学院立足办学实际,借鉴英方治校经验,与阿伯丁大学构建联合决策、共同管理、合作办学、民主参与的中外合作办学治理体系,运行中英联合、内外双层的质量保障体系。在外部质量保障上,由中外双方政府层面的质量监管、阿伯丁大学质量监控、第三方机构质量评估共同组成。在内部质量保障上,阿伯丁学院以校管理章程为指导,以校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要求为基准,建立以联合管理委员会为统筹,学术委员会、运行管理委员会、发展咨询委员会并行的管理体制,构建基于全流程的“三主体、三方式、五维度”中英融合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让教学质量保障贯穿学生入学晋级、培养过程、反馈提升、学位授予的全流程。
多元结合,优质国际化师资队伍确保高质量教学。阿伯丁学院严格遵循四个“三分之一”原则,并在该要求基础上组建培育了一支高质量的多元师资队伍。一是引进阿伯丁大学相关专业的优秀师资,英方教师资质经验与阿伯丁大学本土教师的资质水平保持相当。二是聘请学校专业学院学科背景强、教学能力佳、英语水平高、具有海外学习经历且能全英文授课的教师。三是全球引进专业能力强、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或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英才为学院专任教师,组建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四是采用为英方课程配备中方教学伙伴的方式,促使学院教师参与阿伯丁大学教师发展与学术交流。一方面使学校教师获得阿伯丁大学荣誉教师的身份;另一方面,通过定期召开中英教师教学研讨会、学术研讨交流会等方式,促进双方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建设、教研项目、科研等方面的交流、讨论与学习互鉴,助力中英教师共同成长,推进双方在教学研讨与科研方面的发展。
同时,学院利用两校学科交叉和专业相融的优势,打破中英教学管理制度的壁垒,加强国际协作交流,不仅有助于国际化师资培育,也能更好地融合专业人才资源,助推国际科研合作平台的搭建,提升教师的学术核心竞争力,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
优课程,切实提高新工科人才培养过程质量。一流创新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使命。中外合作办学在人才培养上具有开拓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势。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课程体系的国际融合和科学设置,将为一流创新人才的培养开辟有效路径。学院让中英双方共同设计课程和培养方案,课程设计满足四个“三分之一”原则,每个专业超过50%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由阿伯丁大学承担。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结合国内人才培养体系中需涵盖的通识课程、学科大学课程和专业课程,构建了一套融合概念、课程和机制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如图)。
通识课程注重思想教育、创新创业、全球能力和朋辈教育等综合素质的教育;开设学术英语课程,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术英语环境;学科基础课程、管理学大类课程、计算机核心课程均使用国外大学优质原版教材进行全英文教学;专业课程教学突出“两性一度”,注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引进企业先进理论与技术进入课程,培养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在课程设置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探索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思政融入模式;加强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充分挖掘、提炼全英文课程内容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等相关的德育元素;因地因时教育,全面推进中方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将课程思政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鼓励教师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等各环节。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中英双方大学优质的线上线下教学平台与数字化学习资源,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高度融合,支持在线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实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
实行课程达成度评价机制。学院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调整课程体系并细化课程目标要素,明确同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达成度计算。通过课程达成度进行教师教学评价,审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度,以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
强支持,健全学生科研创新管理与升学指导服务体系。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其既要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也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拓展能力实现个人成长。阿伯丁学院在学校学生管理办法的指导下,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化学生支持体系。
一是重视学生语言学习,除常规英语教学外,还拓展雅思支持与服务体系。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英语水平摸底测试并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在第一学年结束时进行雅思模拟考,使学生与学院均明确达标距离,进而制定下一学年的英语教学计划,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辅导。在寒暑假期间,还会开展雅思强化班与备考班。二是实行学年晋级制度,加强学业指导与预警。开展中英学业规划指导、专业导学与学业辅导活动,加强学生专业学习答疑与创新创业等支持。三是重视学生海外升学指导。学院自主开发了一套包括升学规划、简历文书写作、签证申请等在内的留学规划与指导系统,并提供暑假项目和留学升学咨询。四是科研项目与学科竞赛实践培养体系。学院重视学生课内外的学习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及项目,以此逐步建立不同年级的实践创新能力培育办法。五是充分利用企业人才创新生态资源,引企入院,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和协同育人基地。在学期中,为学生开设行业情况与行业发展趋势等相关专题讲座;在创新创业周,开展系列实践能力提升培训活动。邀请企业进校开设有科普性质的开发者沙龙,并针对不同进阶的AI开发者设立星火集训营、AI+学科/领域项目,激发学生的技术研发兴趣。同时,开展职业认证相关培训课程,鼓励学生获得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
建院时间虽短,但学院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成绩斐然。目前,学生累计在各类项目与比赛中立项41个,共有323人次参与各类课外科研竞赛活动。近两年,获得国际级竞赛奖项2人次、国家级奖项8人次、省部级奖项5人次。
基于“阿伯丁实践”的思考与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以新工科教育为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实践,不仅是高校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积极探索,也是践行“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鼓励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华合作办学”的关键举措。
为助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强化国际化高质量人才培养能力,本文基于“阿伯丁实践”提出如下思考与建议。
一是不断优化中外合作办学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受到中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影响,在进行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与外方合作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机制融合,也要在教育部对新工科相应专业提出的科学指导意见下,及时关注学生平时学习达成度,实现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的“五融合”,促进中方原有教学工作与外方教学工作及方式的融合,实现无缝衔接与协同发展,进而构建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卓有成效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是不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与融合力度。在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深度融合国内外平台,积极引进融合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实现本土创新。联合合作校方,利用现代信息、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优势,不断探索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材引用、师资引入、平台建设等资源的融合创新。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与合作大学联合招聘教师,引进具有深厚国际学术背景的师资力量;共同开展专业教师教学工作坊,互派教师进行学术和教学交流与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在课程建设方面,可以合作开发、建设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创新混合式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模式,共同打造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一批具有中外合作办学特色的专业课程。
三是进一步充分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辐射作用。在中外合作办学开展过程中,除了引进外方的优质教育资源,还要善于拓展深度合作,如借鉴合作院校在学校治理、学院治理、专业治理方面的经验,结合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对已形成的管理机制及运行进行评估,及时优化合作模式。出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管理工作流程制度,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通畅的运行机制,以及完善的中外融合质量保障体系。除此之外,双方可开展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产学研融合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先进学科、优质专业、人才培养等模式和经验的“引进来”“走出去”;还可以合作办学为桥梁,促进中外企业或行业协会的人才引育、产教研融合,构建多元教学与科研团队,推动高校教育科研与运行管理的高质量发展。
总之,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探索、融合与创新的工作,需要在“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以行而不辍的信念促进教育理念的碰撞与融合、教学方法的革新与实践;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培养一批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展望未来,阿伯丁学院将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以开放、融合、协同、创新为引擎,聚焦学科建设,深度融合创新国际合作,形成更科学高效的中外合作运行机制,实现服务于国家数字化战略、推进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的国际化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贡献教育力量。(作者沈映珊系华南师范大学阿伯丁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吴剑丽系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曾任华南师范大学阿伯丁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首任执行院长。本文获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2022年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专项课题[立项编号:际协研2022-010]支持)
来源:《神州学人》(2024年第10期)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