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六尺巷里天地宽

发布时间:2024-10-18 作者:陈诺 刘美子 屈彦 谭谟晓 孙鹏程 来源:新华社

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安庆市考察了桐城市六尺巷,了解当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情况。

六尺巷位于桐城市市中心,直来直去不过百米,没有胡同那般蜿蜒深邃,巷宽六尺,装不下热闹的商铺。青砖黛瓦碎石路,头顶连天香樟树,几乎是它的全部。就是这条巷子,每年却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参观。

桐城市六尺巷近景。新华社记者 陈诺 摄

《桐城县志略》等史书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桐城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发生宅基纠纷。张家人给张英写信求助,张英收信后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收信后豁然开朗,主动退让三尺,吴家人深受感动,也退让三尺。两家各退三尺而成的“六尺巷”,从此美名远扬。

多年来,桐城市原地修复“六尺巷”。桐城市人民法院根据“六尺巷”故事精髓,创新推出“六尺巷调解法”,以听、辩、劝、借、让、和“六步”调解群众矛盾。如今“六尺巷”更是桐城市社会治理各领域的“工作法”,融入礼让和谐的精神特质。

位于桐城市某社区的“六尺巷调解工作室”。新华社记者 陈诺 摄

今天,行走在桐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六尺巷”的影子:街头墙壁上,有“六尺巷”的漫画;社区楼宇,是“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诗句;翻开孩子们的书本,可见“六尺巷”的故事。

自带流量的“六尺巷”,走出安徽,走向更广阔天地。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六尺巷调解法”现身最高法报告。2023年11月,“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六尺巷”的精神,在湖北、广西、山东等地基层政法部门,被应用于解纷实践。

桐城市六尺巷(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六尺巷”是中华民族“以和为贵”思想的生动写照。它教人处邻更立身,以“礼让”相安而居。它蕴含社会治理的巧思,帮助我们凝聚共识,寻求最大“公约数”。

记者:陈诺、刘美子、屈彦

视觉:谭谟晓、孙鹏程

新华社国内部、安徽分社联合出品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