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融合”课堂,同解“鸡兔同笼”难题

发布时间:2025-01-03 作者:梁丹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梁丹)如何帮助孤独症学生融入课堂,实现高质量学习?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人大附小”)融合教育教师一直致力于研究这一课题。明明(化名)是一名就读于五年级的孤独症学生,他酷爱编程,喜欢探究数学难题。近日,在北京海淀区特教中心的指导下,人大附小依托研究课题,基于明明的学科优势,合力设计了一堂富有创新性的数学与信息科技跨学科融合课——“鸡兔同笼”。海淀特教中心主任、北京市健翔学校校长王红霞,人大附小副校长、融合教育主管领导宋超,人大附小刘文静等资源教师与数学教师周慧燕、信息科技教师宋世红以及来自交大附小等其他5所子课题校的负责人参加了本次科研活动。

为促进明明和普通学生有效合作,数学教师依据前测结果进行同质分组,促进同伴接纳与合作交流。编程是明明擅长的领域,信息科技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带着明明一起探索与AI大语言模型对话的技巧,增强明明的课堂参与度。资源教师通过触觉训练、认知训练和心理辅导,帮助明明提高情绪稳定性和问题解决能力,积极迎接新挑战。

课程展示当天,明明在同伴的推选下代表小组汇报用画图法解决“鸡兔同笼”的过程,教师通过与假设法、列表法等方法进行对比,巧妙提醒明明关注其他学习方法,引导全班同学共同思考方法间的关联。当同学们对运用列表法解决数量庞大的鸡兔同笼问题感到困惑时,信息科技宋老师适时引入了大数据模型。明明为同学们讲解代码含义,帮助同学理解利用循环语句实现枚举,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明明闪光点的认识。

本次科研活动展示了数学学科与信息科技学科深度融合、普通学生与孤独症学生无痕融合的生动画面。王红霞指出:“这节课充分挖掘了孤独症学生的优势潜能,是用新方法、新工具解决传统问题的创新尝试,普通学生和明明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本次课程激发了教师们对协同教学的深入探讨,让教师们深刻意识到课程改革为包括孤独症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带来的新机遇。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