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陈欣然)近年来,全球汉语学习人数持续增长。据中国教育部2024年9月统计,已有85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国际中文学习者和使用者累计突破2亿人。在很多中文学习者眼中,汉字学习是他们遇到的最大难题。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于秒教授团队长期关注“汉字难学”的瓶颈问题,致力于探索科学有效的汉字教学方式。近期,该团队联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学者,首次通过系统性实验证实汉字笔顺学习对二语学习者的识别与书写具有双重促进作用,相关成果发表于语言学习顶尖期刊System(《系统》)和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
针对传统教学中“机械临摹”的痛点,团队自主设计计算机辅助笔顺学习系统,创新性地将动态笔顺动画嵌入系统,直观展示每一笔的起止方向与连接顺序。实验招募来自15个国家的汉语学习者参与研究,数据显示,学习正确笔顺后,外国学习者能够更加准确和快速地书写汉字,更好地识别汉字并能保持对汉字的长时记忆。“笔顺本质是汉字的空间编码体系,有序的书写轨迹能帮助学习者构建心理词典的认知路线图,这正是传统临摹教学所缺失的认知脚手架。”项目负责人于秒教授说。
汉语二语教学中关于笔顺教学的争议由来已久,部分教师认为其耗时较长可能影响进度。但此项研究通过实证数据证明,忽视笔顺会导致学习者依赖碎片化记忆,增加长期学习成本。论文第一作者孙会博士强调:“机械抄写仅形成浅层肌肉记忆,而系统笔顺训练构建的是有规律、可迁移的认知程序。”
基于实证研究结果,研究团队主张在汉语二语教学中应重视和加强笔顺教学。建议教师重视笔顺规则的讲解,避免学生机械临摹汉字;利用动态资源辅助学习,例如将笔顺动画嵌入教材或数字工具;采用分层教学策略,针对不同难度的汉字(如笔画数)设计差异化练习。该研究为汉字笔顺教学提供了实证支持,并为开发智能汉字学习工具奠定了理论基础。
“汉语国际化进程正加速推进。”于秒透露,“课题组将在新学期启动专项研究,重点攻克手写与电子书写的协同训练方案,建立符合认知规律的汉字习得模型,帮助外国学习者更好地提升学习汉语的能力。”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