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武文君 唐琪)“博物馆是青少年沉浸式研学的好场所,如果能常态化错时延时开放,并且展示的内容形式对青少年更有针对性和吸引力,就更好了。”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表示,博物馆在服务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刘希娅调研发现,博物馆存在错时延时要求落实不到位、展示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对青少年学习的支撑力度不够等问题。为充分发挥博物馆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她建议:
首先,建立日常错时延时开放机制,适当延长场馆开放时间、推迟闭馆时间或增设夜场服务,让更多家长和孩子能在下班、放学后享受文化教育服务。
其次,加强定期评估,提升展示质量。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场馆展品质量、展览形式、主题活动等进行评估,推进场馆通过联合办展、流动展览、网上展览等方式丰富展品,以多样化的主题活动丰富展览形式。
最后,要强化博物馆针对青少年的专项服务。促进博物馆与学校签署合作协议,鼓励博物馆走进学校开设文化大讲堂;同时根据青少年特点设计参观路线、优化配套讲解,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