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江苏教育系统引发热烈反响

彰显“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教育担当

发布时间:2025-03-10 作者:阿妮尔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出席全国两会的江苏教育系统代表委员和会外干部师生纷纷表示,要将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转化为自觉行动,深刻领悟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矢志奋斗、砥砺争先,立足本职工作推动教育支撑国家战略、满足民生需求,在助力经济大省挑大梁上彰显更加强大的教育担当。

牢记嘱托,明方向启新程

3月6日,江苏省教育厅第一时间安排“第一议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涌表示,江苏教育系统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立德树人行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职业教育融合促进行动、高等教育筑峰引领行动等十大行动,加快建设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改造提升可提供普惠托育服务的幼儿园,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扩大高中学位供给,按照国家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一步一个脚印把教育强省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奋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走在前、作示范。

又一次在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党委书记张晓宏感触很深。他说:“苏州大学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大文章’,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南京财经大学将以更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紧紧围绕‘财经底色’‘粮食特色’,加快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大高层次海外人才引进工作和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力度,强化学校粮食和财经类智库以及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推进有组织科学研究和有组织成果转移转化,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南京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张利民表示。

“以更加强烈的担当、更加积极的作为,奋力谱写建设电子信息领域世界一流大学新篇章。”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郭宇锋表示,将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柔性电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学科专业与新质生产力高度契合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全面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超前布局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方向,扎实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全力打造全国重点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

创新奋进,破难点促发展

“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视野宏阔、内涵丰富,让大家备受启发。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涉农高校做好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催生农业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江苏大学校长邢卫红表示,学校将围绕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农业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为主线,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努力培育国家级智能农机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助力江苏成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我和团队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基础研究,着力解决航空航天领域的关键难题,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深度融合。”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副院长王立峰说。

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周治说,学校将发挥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参建高校优势,推动更多高价值科技成果与区域市场需求有效对接,持续建强江苏省概念验证中心和南京市先进材料中试服务平台,以“优势学科+优势产业”着力打造行业共性技术载体。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办公室主任姚炜告诉记者,学校将聚焦产教融合生态建设,服务国家职教改革战略和长三角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需求,打造“现代服务业+数字技术”专业群,积极拓展校企协同育人广度、优化人才供给结构。

立足民生,办实事提质效

围绕“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江苏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反响热烈。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们使命在肩。”南京市科利华中学党总支书记诸谦说,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以优质师资赋能优质教育。同时,开展教育集团学校帮扶合作,分享优质教学经验和资源,不辜负人民群众的信任和重托。

“我们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引擎,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让群众的教育幸福触手可及。”盐城市盐都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卞桂富说。

“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关乎国计民生。”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曹鹏说,学校将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中汲取奋进力量,加快推动医院制剂、经典名方等一批“中国药”研制,增进民生福祉。

“作为新时代农科学子,我们迫切希望将科研成果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实践,把论文写在希望的田野上。”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王炳翔说,他和同学们将努力构建“智慧农场+职业农民培训+电商助农”立体服务网络,为美丽乡村、农业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阿妮尔)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