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重庆电讯职业学院构建“电讯红”育人模式——

“扫一扫,红色浪潮卷起来”

发布时间:2025-04-15 作者:杨国良 李梦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杨国良 通讯员 李梦)春日暖阳下,“红船初心”广场前,思政课教师何雨将一堂特别的思政课铺展成历史画卷。当大二学生齐声朗诵《我的“自白书”》时,“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的铿锵誓言穿透时空,引得路过的师生驻足凝望。

在这座校园里,每一块砖瓦都在讲述红色故事:红军道路两侧镌刻着长征组诗,电波雕塑群定格着永不消逝的电波密码,党建园的百年党史长廊里,扫码即可见《井冈山会师》的冲锋号角。

日前,来自广州的30余所民办高校组团赴渝,走进这所学校探秘党建做法“密码”。作为民办高校党建创新的“探路者”,该校2024年构建的“电讯红”育人模式正绽放异彩。从“红旗支部”的党建示范到“红专工匠”的技能锤炼,从“红军道路”的沉浸式体验到“红船初心”广场的实景教学,六大红色引擎驱动着思政教育创新。通信工程与工业互联网学院大二学生彭彩菲抚摸着红军路上的“新华广播电台”的复刻物感叹:“以前在荧幕里看长征的故事,现在触手可及都是历史温度。”

这座流淌着红色基因的校园,前身源自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斌鑫学院。如今,教学楼前的“红色电波”雕塑群延续着通信兵的忠诚密码,物联网专业学子课堂上正播放李白烈士发送最后一封电报的微电影,通信老兵进校宣讲时,前排学生会悄悄抹泪。舞台灯光照亮观众席间10名“红色电波传承人”胸前的徽章,这些通过层层选拔的师生代表,正将“红色基因”编入自己的教育信仰。

“扫码即学”的智慧思政让红色教育无处不在。在校园红色育人实践基地内,新生们用手机扫描“西柏坡”立体画像,线上即刻还原“进京赶考”的历史现场;“红军无线电通信学校”遗址模型前,扫码便能听见1931年红色电波穿越时空的滴答声。学校与周边10余所中小学及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研学基地,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学实践活动。仅2024年秋季学期,这里就迎来600余名大中小学生,举着研学手册在“红色路线图”上打卡,把思政课变成了探秘游戏。

2024年3月启动的“电讯红”工程,让红色浪潮席卷校园每个角落。70名新教师在军事化训练中重走“长征路”,教官带着他们“破译”学校红色基因密码;“红色讲解员”社团的成员们,正对着VR设备反复练习红岩故里的解说词。“我们要让00后用他们喜爱的方式,读懂红色精神的源代码。”学校主要负责人说。

当暮色染红了“红岩园”的琉璃瓦,仍有学生在陈然烈士的诗碑前驻足。路灯渐次亮起,照见文化墙上新贴出的《红色电波精神读本》金句,也照亮了这座“数字工匠红色摇篮”的育人初心——让信仰可触可感,让历史活在当下,让每颗年轻的心都激荡着永不消逝的电波。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