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另一种栖居——走进北大学者书房”阅享会举行

发布时间:2025-04-24 作者:焦以璇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以璇)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由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的“另一种栖居——走进北大学者书房”悦享会举行,也开启了2025未名书香校园阅读文化节的序幕。

从2021年开始,北大官微推出“北大学者书房”系列报道,讲述31位北大学者与书房的故事。北大党委宣传部将系列报道先后结集为《坐拥书城》和《第一等好事》两本书,由北大出版社出版。

在学者对谈环节,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4位学者——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戴锦华,哲学系教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立华,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范晔,艺术学院副教授贾妍分享了对阅读、写作和学术研究的独到见解。

在数字化阅读时代,实体书房的存在意义是否发生变化?在戴锦华看来,书籍至今仍然是新知识汇集、新思想传播的唯一源泉。各种新媒体虽然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思想传播的本质却从未变更,也未能替代知识的生产与积累,“可以说,书籍本身以及我们对书籍的选择、推荐与阅读,其实一直没有改变其本身的含义。”

作为文学名著《百年孤独》的译者,范晔认为,实体书籍的收藏价值,触摸纸张的指尖质感,反复阅读时在书页上留下的批注,都是电子书无法替代的独特体验。

人工智能会改变我们阅读经典的方式吗?杨立华认为,从技术认知的角度来看,尽管AI写打油诗与人类已无太大差别,但它始终无法企及人类的思考深度与情感表达。教育的本质在于塑造完整的人格,而这一点恰恰是AI所无法替代的。

“当我们向AI提问时,虽然能得到结构完整的答复,但其内容准确性往往难以保证。这种现象不仅会导致学术研究者在信息验证上耗费大量时间,更可能对学术研究的整体氛围产生影响。”贾妍说。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