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京剧成为照亮学校的一束光——南昌市红谷滩区凤凰学校京剧育人纪实

发布时间:2025-04-28 作者:徐光明 廖肇银 曾宪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徐光明 通讯员 廖肇银 曾宪瑛)近日,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凤凰学校里,“小戏骨 大舞台”大美京剧课程第三阶段的汇报演出精彩纷呈:低段学生奶声奶气唱《报灯名》,中段学生换上戏服演《卖水》,高段学生把改编的《梅兰芳蓄须》的故事搬上舞台……“谁说京剧离我们远?这群小戏骨用眼神、身段和嗓门告诉我们,京剧就在身边。”学生家长感慨道。

坐落在南昌市红谷滩区城中村中的凤凰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弱、差是人们对凤凰学校的外在印象,但自2008年学校成为京剧进校园试点校以来,凤凰教育人视京剧为照亮学校的一束光,持续点亮学生与京剧相伴相生的成长之旅。”凤凰学校校长陈小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凤凰学校处处闪耀着京剧元素的光亮。校广播一日三次播放京剧曲目,介绍京剧人文故事;上午、下午“京剧唱响课前十分钟”,各班学生字正腔圆地集体学唱京剧……小小的校园里,处处飘荡着浓浓的京剧味。

在教学楼走廊、教室里,随处可见学生创作的“童·诗·经”作品。“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的集大成者,将其融入学科的途径之一便是写作练笔。如何写?我们找到京剧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品位相近的《诗经》,倡导学生开展英语·风、数学·风、历史·风等十几个系列的‘凤凰·风’写作活动,将各学科知识创编成歌谣,让学生在诵读、仿写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陈小荣说。

在凤凰学校,教师与学生一道创作“童·诗·经”作品,催化了教与学的动力。在从模仿写作到创新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的作文能力明显得到提高,语言表达明显更加精练。

学校排演的《平原作战》《奔袭》等少儿京剧,常态化进社区、进学校和参加省、市、区活动会演,多个项目被推广,在省内更多的地方引领更多的学生一步步走进非遗,承载历史,连接未来。

作为教育部启动京剧进校园的首批试点学校,该校的京剧教育从小学一年级抓起,贯通式培养到九年级,在打造学科渗透、主题拓展、素养生成三级课程群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如大美京剧这类长周期、综合性的学年课程,分9月剧本创作、12月服装设计和次年3月舞台会演、5月文化节展示四个时间节点的任务,其特点是曲目创作、人员参与、育人目标都是贯通式的。

学校已成立京剧交互式学习软件项目小组,京剧AI短视频制作、国风校园IP设计、京剧可视化设计等数字化项目已运行3个多月,京剧文化符号的现代化表达将逐渐呈现出来。

持续多年深耕京剧教育,在戏曲教育的百花园里,凤凰学校的京剧教育创新迭代,硕果累累。2025年2月8日,在江西省第九届中小学生幼儿艺术展演上,该校小学生的戏曲《杨门女将》、中学生的舞蹈《青春纪念册》双双荣获一等奖,获得学校所在学区居民的纷纷点赞,大家感慨身边这所学校的今非昔比。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