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等17个省直部门和全省11个设区市、定州市、辛集市、雄安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交流家校社协同育人经验做法,共同探讨协同育人解决方案……4月28日,河北省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推进会在河北师范大学举办。
河北高度重视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近年来,全省围绕联责任、联空间、联资源三大任务,着力推动“教联体”建设,通过做好社教协同、医教协同、体教协同、家校协同、区校协同、警校协同“六篇文章”、实施“134N”(一套制度、三大平台、四支队伍、N个品牌)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工程,全力打造学生快乐成长“大本营”、画好青少年身心健康同心圆。
注重顶层设计,完善“一套制度”
近年来,河北省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加强校家社协同育人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逐步形成“一意见引领,一规划统筹,若干配套支撑”的协同育人制度体系,夯实协同育人制度基础。
2021年,省教育厅、省妇联、省关工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落实家长主体责任、加快形成社会支持网络等4方面13项具体措施,推动了全省校家社协同育人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
2022年,省妇联、省教育厅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河北省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明确协同育人工作目标,研究制定6方面21条具体举措,绘就“十四五”期间全省推进家庭教育、推动协同育人的工作蓝图。
2023年,《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若干措施》出台,提出5方面12条具体举措,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路径,压实了工作责任。
202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协同育人资源整合利用工作的通知》下发,以推进社区协同育人书院建设,着力构建优质社区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校家社协同育人高质量发展。
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出台,夯实了全省开展协同育人工作的制度基础。
统筹优质资源,建强“三大平台”
“三大平台”建设,即:以可及性、普惠性、便捷性为标准,汇聚家校社育人合力,着力打造学校育人主阵地、社区育人新基地、社会育人大场域。
如今,河北各地已经普遍建成校内家长学校、电视家长学校、广播家长学校、网上家长学校。其中,校内家长学校实现1.4万余所中小学校全覆盖,网上家长学校注册家长338万人。同时,家长学校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推进了家长学校的规范化、系统化运行。
在社区层面,河北着力建设“知子花开”城乡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其中,城市站点3800余个,覆盖率98%;乡村站点3.9万余个,覆盖率84%。
在社会层面,河北省有11589所学校已建成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和资源目录,覆盖率79%。
另外,河北各地协同育人书院建设扎实推进。其中,石家庄市维明路小学联合师范街社区成立安吉书院,实现了社区育人“时时有场地、周周有活动、处处有师资”;邢台市着力打造百泉书院107家,书院与当地中小学紧密对接,构建起了家庭教育课程库。
汇聚各方力量,锻造“四支队伍”
近年来,河北聚焦全员育人目标,多举措加强家长、教师、专家、社会力量等协同育人队伍建设。
全省中小学幼儿园不断完善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机制建设,基本实现14000余所中小学、18000余所幼儿园全覆盖。其中,定州中心实验小学创造性组建起“教育家”“活动家”“工匠家”“联络家”“协调家”5类家长委员会,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动力与活力。
河北省各地各校将协同育人工作纳入教师业务培训内容和教师考评体系,培养、激励、考核多管齐下,有效提高了中小学教师推进协同育人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
河北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德育共同体并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还建立起12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备课中心。近年来,德育共同体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备课中心不断提升专业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能力,实现相关教育教学问题同题共答、同频共振。
同时,河北坚持统筹社会资源,邀请“五老”人员和劳动模范、道德模范等加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队伍,持续壮大社区家庭教育志愿讲师、专家、工作者队伍。目前,全省已吸纳7000余人参与其中。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河北已成功打造了协同育人“N个品牌”。其中,“新学期家长第一课”自2019年以来已累计服务家长470万人次;“六一圆梦红包”活动让家长学会倾听孩子心声,为学生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合格家长建设工程”指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理念;多方联动的全省青少年“阅·知·行”“燕赵少年读书”“读红色经典 润书香童年”等活动已蔚然成风。
今年年初,河北省又决定实施“筑基”“提升”“赋能”“创新”4大行动,力争在2025年全省有60%的县成立“教联体”,2026年实现全覆盖。(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周洪松)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