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蒋正争 记者 阳锡叶)清理杂草、松土浇水、播种育苗……近日,湖南省道县谷源学校开展蔬菜种植实践活动,学生们在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体验农耕乐趣、学习劳动技能,感受劳动实践的充实与快乐。这是道县深入开展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月”活动的一个生动缩影。
“五一”假期前后,该县各中小学校结合本校劳动教育特色,从“知”“行”“思”三方面着手,通过课堂融入、日常卫生清扫、各类劳动比赛、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播撒热爱劳动的种子。
“全县各学校因地制宜开辟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学科融合发展新路径,呈现出充满体验、富有创造力的新样态。”道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明远介绍,该县将继续按照“一校一案”的原则,开足开齐特色教育实践课程,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们学习、生活日常。
“我们开展‘探索农耕奥秘,感悟秧苗文化’研学实践活动,学生们走进东山村育苗大棚基地,亲身体验幼苗移栽,零距离接触到现代农业育苗技术,在实践中学习农耕知识、体验农耕文化。”道县白马渡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盘贤云说,该校每学期会将学生们在学校、家庭、社会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客观地记入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我们以学科融合创新为导向,将劳动教育与科技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科技创新活动及成果展示交流为载体,极大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道县绍基学校党总支书记陈高海说,学校大力开发非遗、种植、烹饪、手工、智能制造等校本课程,更好地满足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和实践的需要。该校还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把劳动教育延伸到职业体验、职业规划上。
近年来,道县教育局立足“基地+学校”共建模式,先后出台劳动教育相关方案,成立劳动学科教研共同体,指导学校制定《中小学生劳动清单》,打通“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界限,开设农耕文化教育、生活烹饪、职业体验、社会公益服务等符合学校特色和学生年龄特点的校本课程,并通过开展常态化督导和专项督查、劳动教育质量监测等,确保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目前,该县已成功创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1所、全国雷锋学校1所、湖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学校1所、湖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个,同时盘活校内外资源,建设了一批批特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校校有基地、个个有特色的良好局面。
“劳动教育需家校社协同推进,让我们共同成为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同行者。”周明远说,下一步将持续整合各领域劳动教育资源,为学生们搭建“农业+”“工业+”“科技+”等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让劳动教育在校园内外绽放生机和活力。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