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任朝霞)5月10日至11日,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与上海财经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应用经济学年会在上海浦东临港中心召开。本届年会以“中国经济的韧性:事实与展望”为主题,汇聚来自全国应用经济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围绕经济周期下的韧性政策设计、结构性改革路径、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为推动学科前沿发展与服务国家战略建言献策。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致辞中表示,上海财经大学近年来围绕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等平台的系统性布局,正在积极构建以应用经济学为引领的学科发展新高地。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在致辞中分享了“新质生产力函数”的理论构想,强调要从宏观视角构建新时代增长模型,深入理解“三个面对”对政策目标与增长逻辑的深层挑战。他表示,投资于人力资本、新型基础设施、设备更新与战略腹地,是增强中国经济韧性的重要方向。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东北财经大学原校长吕炜从人工智能冲击、全球化逆流及义乌等微观样本的韧性实践出发,强调构建中国特色、现实导向的经济学框架刻不容缓。
大会主旨演讲嘉宾围绕制造业升级、财政制度改革、金融制度建设与宏观政策评估等议题展开深入分析。以“中国经济的韧性:事实与展望”为主题的校长论坛上,多位高校领导围绕高等教育使命、应用经济学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大会论坛”环节聚焦更具实务针对性与政策应用导向的专题研讨,并按照金融学、财政学、劳动经济学等核心方向设置11个主题分论坛。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