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在宁波教育援疆“百千万工程”三年“培英”计划的牵引下,宁波、库车两地教育局联合印发《共建甬库“百校联盟”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深化东西部校际协作和精准帮扶。
甬库“百校联盟”成立一年多以来,宁波65所知名学校与库车55所学校形成结对帮扶关系,以学科共建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师生互动为纽带,建成“教研共研、资源共享、文化共融”的教育共同体,形成了“‘组团式’集中帮扶+‘共享式’全面帮扶”相结合的新模式。
甬库共建学科样板
除学校治理共研、团青组织共建、教学资源共享之外,甬库“百校联盟”创新性地实施“一校包一科,一科带一校”的“校联科”工作机制,每所宁波学校发挥各自优势,集中力量帮助受援学校打造优秀学科团队,并通过“领雁”效应带动学科建设的整体提升。
宁波鄞州中学包联库车二中化学学科后,组建化学学科攻坚团队,建立导师“一对一”、“组长带组长”共建机制,线上线下开展同步课堂,帮助该校成为化学学科名师孵化基地,成功申报地区级工作室,培养天山英才工作室主持人1人。
宁波联合实验中学与库车市比西巴格乡中学共建数学学科,定期开展云端集体备课和同课异构活动,宁波教师线上指导优化教学设计,联合举办“数学文化周”、趣味解题竞赛等活动;海曙区广济中心小学与库车市第十三小学将“读游经典”作为语文学科建设的突破口,指导受援学校开发“诗教”特色课程,组织开展“读游”库车研学实践活动。
甬库“百校联盟”启动后,两地学校开展线上教研活动300余次、线下师生互访1000余人次,共享名师课堂、微课视频等优质资源2000余份,覆盖基础学科及特色领域,形成“线上每周有研讨、线下每月有互访”常态交流机制。
协同培养高素质教育人才
宁波达敏学校与库车市启智学校围绕拓展学段服务、推进融合教育等难点问题互派教师,一学年共选派12名教师开展为期一月的帮扶活动。库车学员在宁波达敏学校、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拜师跟岗,将先进教育理念带回库车。
甬库“百校联盟”成立后,两地学校通过柔性指导、干部跟岗、师徒结对等方式,培养受援学校的管理人才和师资队伍。
库车市乌尊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段旭鹤是库车市首届教育系统中青班学员,2024年赴联盟校宁波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跟岗一个月后,将先进经验带回库车。
库车市慈孝书院以“百校联盟”为基础,跨区域实施“青蓝工程”,联系宁波海曙区储能学校骨干教师与本校青年教师结成帮扶对子,通过线上听评课、定期组织教师互访、开展教学观摩和学术研讨等方式,帮助该校青年教师斩获国家级奖项2项、自治区级奖项6项。
“百校联盟”成立以来,结对学校之间校长、中层干部、骨干教师跨校拜师结对332对,共同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32个,指导库车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竞赛180余项,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等当地薄弱领域和村级学校的师资专业能力实现快速提升。
师生携手共同成长
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与库车市第三中学开展班级结对活动,两校初二(5)班共同制定了“每周学习挑战计划”,围绕英语单词打卡、数学难题共解等开展小组竞赛。此外,双方通过书信往来加强交流,累计交换信件1200封。
一年多以来,甬库中小学、幼儿园师生线上、线下交流频繁,书写了两地各民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的美好画卷。
宁波市镇海区实验小学与库车市玉奇吾斯塘乡中心小学开展线下互访,2024年“六一”儿童节,镇海区实验小学教师学生50余人前往库车市玉奇吾斯塘乡中心小学,与当地学生互赠礼物,共同度过节日;库车市慈孝书院安排宁波学生进入学校和“同学”一起学习、生活,分享学习经验,构筑了别样的“同窗情”。
从“书信手拉手”到“研学面对面”,从“云端共唱国歌”到“线下共庆佳节”,一年来结对学校学生互寄书信达36000余封,开展互访活动120余次,两地“石榴籽”在文化互动中深化“五个认同”,丰富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库车市委副书记、教育工委书记杨勇表示,未来将在宁波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持续深化“共享式”援疆模式,加强“联校网教”硬件建设和技术培训,完善“校联科”工作机制和高质量互访的保障机制,让两地学校师生的心走得更近、贴得更紧。(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史望颖 通讯员 廖业强)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