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AI来了,大学准备好了吗

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教育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5-05-19 作者:戚悦 寇博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戚悦 通讯员 寇博)人工智能会不会替代大学?未来的教育该教什么?518日,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下简称西浦国际教育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聚焦AI时代教育本质的前沿讨论,从政策、理念到实践,全面展示西浦“教育+AI”融合路径西浦校长、院长、教授与学子校友代表,以及京津地区的400多名高中学子和家长齐聚现场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席酉民作主旨演讲

“知识不再稀缺,教育目的必须重塑。”西浦执行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席酉民教授说。他指出,面对AI带来的智能冲击,全球90%的大学仍延续专业导向的教育体系,这使得部分学生的能力在毕业时已不如一个通用AI模型。

“过去大学是为了防止人无知,现在在AI面前,是要让人有能力辨别真假、应对复杂世界中的不确定性有模糊性。”席酉民校长提出,教育必须从“知识传授”转向“融合智慧培养”。他解释,这是一种融合科学技术、哲学思维、人文艺术和心理韧性于一体的综合素质,能让人类在AI时代中实现有意义的共生。

他强调:“未来不是AI替代人类,而是人类需要学会与AI协作,成为能整合多元能力并引领创新的人。”教育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和谐心智”和“复杂性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在面对不确定与复杂时,拥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和决策力。

他还介绍,西浦已全面构建“AI支持的教育体系”:构建AI支持的“学习超市”平台,实现兴趣驱动与个性化学习路径。大一推行AI素养课程,大二起结合专业深化应用,全面提升数字能力。学校打造AI导师系统辅助学习与评估,推动教学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建构转型。通过项目制、场景式教学,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与跨学科整合能力。

西浦副校长钞秋玲表示:在人工智能重塑未来的历史节点上,高等教育必须直面两大核心命题:其一,如何为学生奠定面向未来的能力基石;其二,如何培养学生驾驭AI应对复杂挑战,而非被技术所替代。

西浦学生事务中心主任解启健介绍了学校最新招生政策,包括奖学金计划、招生流程、升学路径等实用信息。据介绍:目前西浦已有25000名在校学生、1800余名教职工。

在学生分享环节,来自西浦的学生代表李嘉旖、王诗进、舒欣、德一鹤分别讲述了自己在AI时代的求学与成长故事。


“院长面对面”环节活动现场

院长面对面环节,西浦数学物理学院院长丁津泰、产金融合学院院长陈峻松、AI与先进计算学院院长Angelos Stefanidis教授及黄思奇博士、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敏、国际商学院本科教学主任罗盈婵就家长和学生关心的问题,分享了各自专业领域如何应对AI技术浪潮下的教育挑战。

西浦以国际化、跨学科融合、实践导向和创新协作为核心,打造契合未来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教育+AI’跨学科培养体系,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输送高素质创新人才。钞秋玲表示。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