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沉浸式”研训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发布时间:2025-05-23 作者:田明 尹晓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田明 记者 尹晓军)前不久,由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教育局主办的“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区级培训者培训”落幕,全区39所幼儿园的66名园长和骨干教师在为期3天的沉浸式培训中,共同探寻提升教师课堂观察能力的“密钥”。

“以往的培训多是单向的知识输出,而这次培训让大家带着问题来,带着解决方案走。”参加完培训,甘州区第四幼儿园园长王莉不禁感慨道。

据介绍,本次培训以“现场诊断干预式研训”为切入点,构建起学员“诊断—研讨—改进—实践”的螺旋式能力提升路径。专家团队采用“工作坊+案例库”模式,将参训教师分成8个研习小组,围绕“游戏材料投放、师幼互动质量”等核心议题开展集体诊断,集中研讨,并提出改进的策略和方法。

在专家的指导下,参训人员用手机录制幼儿游戏视频,并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逐帧分析。“当看到孩子们用积木搭建的‘我心中的家园’蕴含着空间逻辑时,我才真正领悟到‘游戏即创造’的深刻内涵。”甘州区第一幼儿园教师葸静的现场观察记录本上,不仅有对幼儿行为的诊断分析,还有针对性的调整策略。

在第二幼儿园研训现场,一场关于“搭建我们的家”的“微课堂诊断”引发热烈讨论。“教师的介入时机是否恰当?材料组合能否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随着专家的逐步追问,参训教师开始学习运用《指南》中的“标准”框架剖析游戏活动设计的育人价值。

这种转变在园长群体中尤为明显。“过去评价游戏活动,更多关注流程是否完整;现在学会学习诊断记录法,能够系统地分析幼儿的思维发展轨迹。”甘州区学前教育研训基地负责人、第二幼儿园园长张妤涛在园本教研方案中,新增了“游戏视频回溯观察分析与诊断”环节,要求教师每周提交两段带有解读和注释的观察诊断片段。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介入,全区研训生态正在悄然升级。目前,各幼儿园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立了教师个人资源库,实现案例资源的精准推送。与此同时,教师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借助诊断课堂观察记录和活动方案的育人价值,生成幼儿个性化的“成长牵引图”。

第二幼儿园副园长张丽霞在培训间隙,将自己的游戏活动设计输入DeepSeek系统,诊断活动设计中儿童行为的有效性。系统提示:“活动设计中对幼儿合作行为的关注度不足”,并给出了改进路径。这让张丽霞惊叹不已,“科学诊断应该有数据支撑,让数据说话。”在培训现场,记者注意到,参训教师展示的手机端教师研训界面里,既有同行的生动案例,又有具体的改进策略和路径。

“专家引领、人机互动、同伴互助……这种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模式,正在重塑区域学前教育的教研格局。”甘州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师研训场景应用,已形成“区级导师团—园级骨干—班级教师”三级线下和线上联动研训机制,3个区级“薪火研训基地园”成为成果的孵化器和传播源。

据了解,自2022年入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以来,甘州区已开展12场专题研修,覆盖学前教育教师2000人次,培养近100名骨干培训者。此次“培训者培训”结束后,作为“种子教师”的学员将深入36所幼儿园,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将“临床式观察诊断”的经验辐射到每一所幼儿园、每一位教师。

此外,甘州区还将以“全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为重点,积极探索开发建立本土化的课堂诊断观察工具包,建设区域学前教育游戏案例资源库。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