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石刻会说话 大足的教育暖万家!”近日,2025第五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走进重庆市大足区。
24日上午,40余家全国主流网络媒体主编、记者们走进大足石刻,领略“千年石刻映灯火,文化传承照古今”的时代新篇。
40余家全国主流网络媒体主编记者走进重庆大足石刻。
区委副书记“化身”导游
开启一场跨越时空“对话”
在大足石刻,不仅有千年历史的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还有运用现代科技展示石刻文化的8K球幕电影《大足石刻》,以及全方位呈现大足石刻艺术魅力的大足石刻博物馆,为世人带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大足区委副书记罗晓春为记者团讲解大足石刻。
2025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重庆大足石刻以一场跨越千年的光影盛宴惊艳亮相。这一刻,大足石刻不仅向全国传递着新春的祈愿,更诉说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力量。
“大足石刻是一本教科书,是一册连环画,是一个有温度、有价值的美的存在……在大足石刻中,你能够感受到文化的流淌、人性的光芒、政德的力量。”现场,大足区委副书记罗晓春当起“导游”,带领大家在悠悠山谷中倾听石窟里流淌着的历史的声音。
“怀胎守护恩、临产受苦恩”,在《父母恩重经变相》石刻前,罗晓春直言,这些系列石刻,生动刻画了母亲在生养子女中的种种慈爱和辛劳,与我们今天倡导的孝老爱亲的价值观一脉相承。
在气势恢宏的“释迦涅槃圣迹图”前,长达31米的卧佛横卧于岩壁之上,神态安详,衣纹流畅。罗晓春介绍道:“这尊卧佛只刻出半身,却给人一种无限延伸的感觉,体现了‘意到笔不到’的中国艺术境界。”
在“千手观音”造像前,来自中安在线记者张秀明惊叹道:“1007只手姿态各异,每只手上还托着不同的法器,真是巧夺天工!”罗晓春补充说:“这尊造像历经8年修复,运用了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法,现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物,更是工匠精神的传承。”
据了解,大足石刻始建于初唐,至两宋达到鼎盛。其5万余尊造像代表了公元9世纪至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以教育的力量启新篇
让千年石刻文化触手可及
“大足石刻,一眼千年!”“大足教育,温暖万家!”
据了解,大足石刻承载着慈、善、孝、义、廉等核心思想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石窟艺术中的深厚积淀。
记者团打卡大足石刻。
大足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得天独厚的大足石刻文化资源,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中,让孩子们在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当石窟中的衣袂飘飘借由数字技术“复活”在跨省课堂,当千年前的凿刻声化作舞台上的鼓点在全国回响,当大足职教中心携非遗石雕技艺跨海“破圈”,当石刻小导游的解说通过校际交流传遍五洲……大足教育正以开放自信之姿,培育教育现代化新动能,以“精美的石刻”为支点,撬开教育新的天地。
据了解,全区100余所试点学校结合实际开发校本课程。下一步,大足区还将围绕万古鲤鱼灯、中敖火龙、龙西中学鹅卵石绘画、宝顶剪纸等,进行校外课程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依托大足石刻和安岳石窟共同的文化辨识度,践行数字重庆整体部署,做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联动资阳等巴蜀文旅走廊沿线城市,共建思政课程资源,共享学生学习成果。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