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魏海政)近日,山东省教育厅等10部门印发了《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教育数字化发展新体系,推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山东要求构建“人工智能+教育”全生态体系,明确了3—5年的阶段性目标,提出建设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全学段“人工智能+教育”体系,明确了系统性路径和具体政策措施,构建全要素融入、全学段覆盖、全链条贯通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
建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和学科专业体系。科学规划从大中小全学段人工智能普及教育,提出分学段开展人工智能知识普及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推动人工智能与基础学科深度融合,不仅建强计算机、智能科学等核心学科,还强调推动与全学段全门类基础学科专业深度融合,鼓励开设“人工智能+其他专业”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探索实施“本硕”“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山东范式”。提出了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行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行动、人工智能赋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工程,打造300所人工智能应用领航校,建设30个校企协同、特色鲜明、资源丰富的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优势产业集群,每年遴选10个代表性专业,每个专业建设10门核心课程,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成效。
建强教育数字化专业队伍。在专业支撑方面,山东提出建设“人工智能+教育”省级专家委员会,推动成立数字教育社会组织,打造覆盖全领域的专家团队。在教师数字素养方面,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实施省、市、县(市、区)三级教师培训计划,实现学校教师全覆盖。在人才引领方面,在高校实施“人工智能+教育”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在中小学遴选培养1000名人工智能教育首席信息官。
深化“产学研”全链条协同。山东提出建设15个“人工智能+教育”创新研究基地,开展智能教学理论、学科知识图谱、人机协同教育模式等探索实践;推进“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高校联合科研院所、企业,布局建设省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级科研平台,形成“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教育应用”全链条创新生态。
此外,山东还将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全域升级,建立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和规划实施,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数字山东建设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