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推动地方教育对外开放提质增效,本刊从本期起推出“教育开放的地方实践”专栏,陆续展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方面的实践案例,聚焦各地立足区域特色、服务国家战略的典型经验做法,重点呈现落实《纲要》的创新举措、阶段性成果及前瞻规划,旨在搭建经验共享平台,激发教育对外开放新动能,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凝聚智慧力量。
奋力打造中部地区教育对外开放战略支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今年初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将“国际影响力”“开放互鉴的国际合作体系”分别作为教育强国“六大特质”“八大体系”的主要特征提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全球教育合作版图和教育合作范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只有在全球坐标中才能定义教育强国,只有在全球合作中才能建成教育强国。
湖北省地处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有“九省通衢”之称。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湖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教育之强夯实支点建设之基,充分发挥湖北拥有全国三大智力资源密集区之一的优势,出台《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湖北教育对外开放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全面强化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明确提出要持续扩大教育开放,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奋力打造中部地区教育对外开放战略支点,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作出湖北贡献。
以加强顶层设计为先导
优化教育对外开放总体布局
把教育对外开放作为湖北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其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强省建设中的重要引擎作用。
坚持规模和质量协调发展。实施“留学湖北”计划,分类设立“一带一路”“一流学科”“友好交流”奖学金项目,建立“政府+高校”留学生奖学金体系。近5年,全省42所高校共培养来华留学生9.4万人,学历生占比75%以上,国际学生规模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坚持全局和重点统筹考虑。深化“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成立“中国湖北-南亚大学联盟”,深耕“华创会-国际教育合作专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5年5万”“3年1万,欧洲翻番”等重要倡议,举办“长江-密西西比河”中美青年交流活动,设立“美中青少年武当山交流与研学基地”。
坚持需求和供给精准适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湖北“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五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与17个国家联合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19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意大利总统来华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签订《共建交叉学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意向书》。
坚持发展和安全通盘谋划。加强“平安留学”教育,系统抓好海外领事保护、法律常识、学术安全和安防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建立风险防控体系,推进实施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和年检制度,完善从“准入”到“退出”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
以加强人才培养为根本
构建国际化教育人才成长模式
牢固树立全球人才观,加快培养和集聚全球高水平教育人才队伍,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人才国际化引进渠道不断拓宽。实施战略人才力量“十百千万”行动和“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先后举办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武汉论坛43场,邀请近400位智能科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国外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促进师生国际视野有力拓展、教学科研水平持续提高。
国际化人才培养加快推进。积极参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设立公派出国留学“地方合作”和“青年教师海外研修”项目,每年选派1200余人出国学习深造。实施中小学教师出国(境)培训计划、高校优秀大学生游学计划,每年选派600名师生到欧美等国家知名大学参加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训练。
多层次国际合作关系加速构建。省级层面在国外设立师生海外研修基地40个,全省大中小学校与全球教育机构签署了众多合作交流协议和备忘录、建立姊妹学校关系,形成政府间、高校间和中小学间不同层次的教育国际交流关系。
职教“出海”集群效应有力彰显。推进“荆楚工坊”建设,14所高职院校在海外设立了25个境外办学机构,27所高职院校向国外输出了244项职业教育标准,培养了一大批通晓中外文化、掌握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铁鲁班学院(泰国)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建成中部地区第一家职业教育鲁班工坊。
以加强科研合作为基础
扩大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朋友圈”
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坚持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组织全省高校实施各类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贡献智慧和力量。
搭建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着眼共同解决前沿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实施“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工程”,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建立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和联合实验室。武汉大学与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司共同设立联合国灾害管理与应急反应天基信息平台,建设地球“急诊监控室”,积极应对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及人道主义危机。
打造高质量合作科研模式。着眼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学科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支持湖北高校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在资源共享、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汇聚全球顶尖科研资源,建有包括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在内的多个中欧重点实验室,参与制定国际、国家标准10余项。
产出高水平学科建设成果。着眼构建国际化教育生态,以11所省属高校11个学科为重点,全职引进含外籍人员在内的国家级人才78人,吸引带动一大批国外优势学科资源在鄂高校落地。近年来,省属高校牵头或参与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相关重点项目、重点奖项120项。武汉科技大学丁文红教授获得工程师领域最高荣誉“国家卓越工程师奖”,武汉纺织大学研制出“石头版”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示。
以加强人文交流为纽带
构建中外文明互鉴国际合作生态圈
系统开展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教育交流活动,在频繁的人文交流中深化彼此理解、促进民心相通。
大力推动孔子学院建设。成立孔子学院联盟,全省高校在法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尼西亚、南非等五大洲17个国家设立孔子学院22所,辐射成立孔子课堂150间。派出中文教学人员和中文志愿者近2000人次,以讲好中国故事、湖北故事。湖北工业大学与南非文达大学共建孔子学院被列入习近平主席对南非国事访问成果。湖北大学与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共建孔子学院连续三届被评为“全球先进孔子学院”。
大力推进区域国别研究。胸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湖北科教大省的学科优势,建设高端智库,为国家制定对外政策、参与全球治理提供重要支撑。全省高校建成32个高水平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发布《巴西发展报告》《中国印尼人文交流发展蓝皮书》等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大力支持阳光学校建设。在全省遴选优秀教师为驻外外交人员随居子女提供基础教育阶段衔接课程,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国际化人才。近3年累计派出11名中小学教师赴驻外使领馆阳光学校任教。武汉外国语学校入选外交部“驻外使领馆智慧阳光学校合作学校”。
大力加强与港澳台交流合作。签署鄂港、鄂澳教育交流合作备忘录,全省14所高校聘用港澳台教师142名,16所高校招收港澳台学生2100余名,1500多名港澳台学生在全省中小学就读,湖北成为港澳台学生求学热地。全省37所中小学与港澳地区44所中小学建立姊妹学校关系,鄂州高中一名负责人被香港特区教育局聘为首期“香港领航教师及校长培训计划”培训导师。
以加强数字教育为契机
为全球未来教育发展贡献湖北智慧
湖北省政府与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在武汉成功举办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为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会代表呈现了一场精彩惊艳、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世界性大会。
全面展示智慧教育湖北方案。在4所学校分别设置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现场观摩点,43个典型场景全方位展示湖北在未来学校、未来课堂建设方面的前沿探索,系统呈现湖北在智能化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育治理等方面的全面突破,为全球开展数字技术赋能教育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湖北样板。《湖北智慧教育发展白皮书》系统总结全国首个教育信息化国家试点省份实践经验,成为世界观察中国数字教育发展的重要窗口。
全面重构国际数字教育生态。湖北代表主办方向全球发布《数字教育合作武汉倡议》,以“智联全球、慧育未来”为主题,呼吁国际社会携起手来,共建数字教育标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促教育智能转型,共护人工智能安全,加快落实2024年联合国未来峰会《全球数字契约》,加速实现教育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4),更好推动建立创新发展、安全发展、普惠发展的国际数字教育发展共同体。
全面开创湖北对外合作新局。大会期间,湖北高校与国外高校共联合成立4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落地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外高校签订19个合作协议,同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15场,共建学术平台和中心4个。华中师范大学与俄罗斯莫斯科市立师范大学共建中俄数字教育中心。武汉科技大学与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合作举办马德里康普顿斯学院,首次实现省属高校与世界排名前200名高校开展合作办学。
以深化教育对外开放为引擎
加速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着眼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赋予湖北的战略定位、千钧重担。打造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新高地,是提升教育强省建设质量的关键路径,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的重要引擎。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对标《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快构建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整体提升湖北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贡献力,切实回答好“教育强国、湖北何为”“支点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命题。
进一步打造高水平合作交流新平台。提升“中国湖北-南亚大学联盟暨高校校长论坛”等交流平台层级,推进“华创会·国际教育合作专场”升级为跨省域、全国性的教育对外开放窗口。保持与美国俄亥俄州、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州等地的合作交流势头;推动“湖北-日本关西地区教育对话会”“中国湖北·韩国友好周”等平台开展务实合作。加大“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国际会议)”实施力度,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
进一步优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路径。深入推进高校教师国际交流,支持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领域、跨国界科研合作。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急需人才。优化出国留学管理和服务,改革公派出国留学地方合作项目选派方式,推动实施地方合作创新人才子项目。落实“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省内急需领域,加快培养“高精尖缺”人才。拓展与欧美发达国家高水平大学合作关系,引进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鄂合作办学,建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进一步开创教育国际治理新局面。巩固深化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成果,支持湖北高校探索设立数字教育类国际组织与学术联盟,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教育学术期刊,编制并发布系列指数和报告。支持高校依托优势学科,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引智创新示范基地、联合实验室、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就全球共同关注的议题开展深度科研。推动高水平大学创建国别和区域研究国家级示范基地,参与建设全球领导力学院、全球南方研究院,培育“一带一路”研究智库,积极参与相关教育国际规则、标准制定与实施。
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新动能。完善“留学湖北”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建设一批面向海外学生的特色学科、品牌专业,建设国际学生预科教育基地、国情教育示范基地,提高学历生比例,扩大硕博层次留学生数量。完善国际学生招生、教学、管理、服务、就业全链条政策体系,不断提升“留学湖北”的吸引力。进一步优化孔子学院区域分布,加强孔子学院能力建设,扩大中华文化、荆楚文化吸引力。拓展“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新模式,重点面向周边国家、非洲国家建设一批海外“荆楚工坊”。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时代越是向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就越发突出。未来10年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10年,我们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在整体提升支点的开放辐射力中建设新时代“九州通衢”,奋力打造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和国际人文交流汇聚地,以实际行动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湖北力量。(作者 周静系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来源:《神州学人》(2025年第7期)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