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黄星 通讯员 冯雪珠 林榕昇)“控制住速度,不要快,高度保持在1.5米以上”“注意标志物,轻压左方向舵”……近日,福建省首个集企业培育、飞手培训、赛事承接、研学培训等于一体的低空经济小镇——福州高新区“榕创汇”无人机小镇热闹非凡,在孩子们的操作下,一架架无人机在空中画出流畅的弧线。
暑期以来,小镇已开展3期低空经济夏令营,报名人数期期爆满,600多名中小学生在这里触摸低空经济带来的科技变革。
小镇总经理薛凯敏对此盛况早有预料,“低空经济已在各年龄段、各行业掀起热潮,我们这里去年每月报名CAAC‘飞手’执照培训的考生约50人,今年每月报名超100人,增长率超100%。”
火热的不只“飞手”,一年来,福州抢抓低空经济风口,联合高校、职高竞逐长空,着力培养既懂飞行技术又具备研发、制造、应用等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抢占人才“制高点”。《福州市加快推动低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明确提出,将用好“好年华 聚福州”等引才计划和活动,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并举,引育一批低空产业领域的高水平专业团队。
今年2月,台江区与阳光学院签订低空经济产业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开展“订单式”人才培训;4月,闽侯县与福州大学等单位共同组建低空经济联合创新实验室,重点围绕低空飞行器安全管控、低空通信技术优化等关键领域开展科研;6月,福州高新区与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签约共建低空经济产业学院,将构建“无人机+行业应用”专业群,深化产教融合。
借助学校的无人机实验中心,阳光学院的欧建良博士团队将“无人机航摄+激光扫描”技术用于生成毫米级精度的实景三维模型,对河湖管理、环保巡查提供相关服务,为自然资源的监测与保护助力。该团队还带领学生,结合土木学科“BIM+”技术,为老旧小区立面屋顶改造、古建筑保护、特色民居打造及在建道路、建筑施工现场的进度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提供相关服务,深受各方的好评。
“高校要培养适应产业的人才,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强劲的人才动能。”阳光学院校长蒋新华表示,学校将创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通模式,为低空经济产业输送更多应用型人才。
此前,长期聚焦福州本土产业发展的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也发布消息称,与其关联的福州英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竞得福州竹岐直升机场地块。据悉,福州竹岐直升机场是华东地区通用航空的标杆机场。
顺利取得机场之后,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与省内外航空、通航及无人机行业组织及相关企业携手成立的低空经济产业学院也呼之欲出。该校表示,低空经济产业学院将设置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等多个产业班,通过“行业认知+行业基础能力培养+学科竞赛+场景实训+行业应用”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备技术研发、数据分析、跨域协作、场景执行、国际标准适配、智慧城市融合能力的低空经济人才。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