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以璇)今年暑假,1000多名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参与了“大学生教育国情调查社会实践项目”,他们回到家乡开展教育国情调查、用脚步丈量教育热土的同时,也在探寻红色基因的时代脉动、重温峥嵘岁月中的初心使命。
2025年暑假大学生教育国情调查社会实践项目围绕教师职业认同、教师管理、待遇保障、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负担、教育满意度及生态文明教育七大核心议题,入户全国218个抽样区县的10000户教师家庭,开展系统性的入户调研。
“大学生教育国情调查社会实践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设立,项目旨在鼓励大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基层,与教育工作者、中小学生和学生家长展开深入交流,获取真实、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深入了解我国教育国情现状,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项目自2023年启动以来,累计在全国招募3000余名大学生,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30000余份入户调查,访谈近50000户。
在浙江省慈溪市的暑期教育国情调查中,调查员们触摸到了教育最真实的脉搏。受访教师谈及课堂改革时眼里的光、对待每一份教学方案背后,藏着对学生成长的细致考量,其每一次教育模式调整都牵动无数家庭的期待。江苏省句容市的调查为优化调整教师政策提供了思路。调查员调研发现,当地高中教师平均周工作时长达到较高水平,部分教师反映工作与生活平衡存在提升空间。与此同时,不同学段教师薪资结构的差异化问题也引发讨论。
以红色传承为主题,调研中,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调查员深入沟墩镇以“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根基”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近距离感受红色基因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传承路径,更深刻理解了“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的实践意义。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