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从小培养孩子爱护教科书和学具的良好习惯

发布时间:2025-08-28 作者:闫锁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闫锁田新学期伊始,中小学生都领到了新教科书,购置了新学具,以崭新的状态开启新的学习历程。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肩负着传递知识、培养能力的重任,对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学具不仅是帮助中小学生完成学业的必备工具,也是陪伴其学习生活的友好“伙伴”。然而有一部分学生平时不注意爱护,导致教科书、作业本揉搓折角,随意损坏丢失教科书和学具,在教科书和作业本上乱涂鸦,这些不良习惯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浪费,而且影响了本人的正常学习。

众所周知,教科书和学具的生产要消耗大量的木材、水和能源,教科书的编写学具的设计都凝聚着编辑和设计者的智慧心血,学校教育学生爱护教科书和学具,不仅是对社会劳动成果的尊重,事关环保责任的履行更是对知识的敬畏。

爱护教科书和学具的良好习惯要从培养。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期,尽管目前教科书和学具资源相对丰富,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但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认识培养孩子爱护教科书和学具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坚持从珍惜每一本教科书、每一个学具做起,孩子从小掌握整理书包管理使用书和学具的方法技巧,潜移默化地在孩子心中埋下勤俭节约的种子”,通过日常维护、相互共享等实践环节,有效节约社会资源,提升学习效率,把爱护教科书和学具转变成学生的一种责任一种态度和一种

爱护教科书和学具要坚持抓小抓细。中小学教科书选编了大量的文学和科学类课文,其中也印有国旗、国徽和科学家、英雄人物的图案和图像,有些小学生出于好奇心可能会在图案和图像上乱涂乱画,学校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孩子认识这些图案和图像的重要性,增强法治意识,深植爱国主义情怀。爱护教科书和学具是一门综合课,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学校要强化阅读课、写字课、绘画课等课程,教师要耐心引导,矫正孩子不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规范教科书、作业本的摆放及打开方式,避免折角、涂鸦等行为,正确使用教科书内页的标记方式,家长要助孩子使用包书膜或封套,笔记可用铅笔倾斜书写或另备笔记本记录,使用教科书时要远离液体食物以防污渍。

把爱护教科书和学具转化为学生的良好品质。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有部分科目的教材实行循环利用制度,培养学生爱护教科书和学具的良好习惯,不仅是学生个体成长的重要环节,更是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重要内容。学校要转换视角从爱护教科书和学具向爱护公共社会资源转变,从校内培养向家校协同培养转变,从课阅读向图书馆等公共场合阅读转变,通过长期的培养,让好习惯变成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为孩子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