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任朝霞)日前,新疆广袤的田野上迎来一群青春的身影,由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牵头组织的“一带一路”全国大学生纺织援疆团(以下简称“援疆团”)连续第13年来到这里,奔赴喀什、库尔勒、伊宁等地,开展为期10余天的暑期社会实践。
“我们要把最前沿的纺织科技发展带到祖国最重要的产棉大本营。”走进新疆东纯兴纺织有限公司,东华大学纺织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贾安琪为这里的员工讲授题为“纺纱工艺改良:效率、品质与可持续性突破”的课程,从传统工艺改良、新型技术革新、多元复合创新和纺纱流程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等多个角度深入讲解。
“干纺纱几十年,总觉得老经验够用了。今天听小贾老师讲新工艺、智能化,才知道老本行还有新突破,盼你们常来交流前沿技术,让我们老纺织人也能跟上发展,为新疆纺织多出力!”一位老师傅听课后感慨地说。
除了干货满满的授课,援疆团师生更带着“解难题、促发展”的初心,深入纺织企业生产一线,调研医疗卫材、纺织原料、印染、成衣制造的纺织产业链痛点,精准识别企业技术瓶颈与发展需求。
在伊宁县,本期援疆团还设立了普通话推广社会实践基地,实践团成员走进阳光社区,开展“神奇纤维世界探秘”展示交流,通过“玄武岩纤维神奇探秘”“智能交互与可穿戴纺织解码”“手工扎染大挑战”“草木敲拓染技艺体验”等系列特色课程,为边疆儿童开启普通话学习与纺织科学探索之旅。
“当我们在企业车间里与技术人员共同探讨技术难题时,当看到孩子们用越来越流利的普通话兴奋地描述扎染出的图案时,我深刻体会到‘援疆’二字,其重千钧。”第十三期援疆团团长宋一菡说。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