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曹曦 通讯员 赵琳琳)近日,哈尔滨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哈工程”)传承弘扬哈军工精神的大型舞台剧《杨士莪》首演,该剧是根据中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和水声科技事业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的真实事迹创作。全体在校校领导与近千名师生共上一堂“大思政课”,观众跟随剧情重温了杨士莪为中国水声工程事业和教育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深刻领会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传承和发扬哈军工精神。
第三幕《为国育人:从传承到永生》场景。学校供图
舞台剧《杨士莪》以杨士莪的人生轨迹为主线,剧情跨越数十年,讲述了杨士莪从少年立志到成长为“时代楷模”的人生经历,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刻画了杨士莪坚守初心、担当使命、潜心治学、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和大师风范。该剧由哈工程师生团队原创,90余位演职人员来自全校13个学院,汇聚本硕博不同年级学生。整台演出时长120分钟,分为《国家需要:从觉醒到立志》《为国建设:从开创到攻坚》《为国育人:从传承到永生》等三幕,艺术再现了一代科学家“做人做事做学问,为船为海为国防”的精神内核。
从台前到幕后,哈工程师生汇聚智慧与力量,完成了“从0到1”的集体创作,通过演绎杨士莪“许党报国、一生听海”的故事,树立崇高理想、涵养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该剧的创演编排不仅是一次鲜活的美育,也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
“深度参与舞台剧的创作和演绎,让我有机会走进杨士莪院士波澜壮阔的一生,不仅是宝贵的人生经历,更是一次精神洗礼,老先生高尚的情操感染着剧组的每个人,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杨士莪院士生平事迹,为弘扬哈军工精神尽一份绵薄之力。”老年杨士莪扮演者兼总导演、经管学院博士生焦文博表示。
人文学院2023级学生阿忍·马合沙提为了演好角色,一个暑假都没有回家,“参演舞台剧,深入了解杨士莪院士的人生经历,感受到一代大师追求真理的执着和科研报国的赤子情怀。希望尽己所能,将他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将哈军工精神接力传承。”
童年杨士莪的扮演者刘越泽仅有11岁,他说:“非常荣幸能够扮演童年时期的杨士莪爷爷,他经历战争年代,却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今后我会以杨爷爷为榜样,为国家的需要努力学习。”
“一部舞台剧将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哈军工精神高度融合,通过艺术的加工,沉浸式地传递给青年学子,让学生们了解校史、走近‘楷模’、坚定信仰,起到展现‘大师’、培育‘大家’、传承精神的作用。”哈工程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吕开东谈及立项初衷时表示。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本剧最后章节“最后一课”中,当杨士莪院士带领学生们深情唱起《唱支山歌给党听》,舞台上飘起“哈军工初雪”,再现了一代科学家始终把祖国需要作为人生奋斗目标的报国情怀,引起现场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