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清华国学院的百年历程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学术研讨会举行

发布时间:2025-09-12 作者:焦以璇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以璇)9月9日,“中国主体,世界眼光”清华国学院的百年历程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学术研讨会开幕。本次研讨会旨在回顾清华国学院的辉煌历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梁启超、王国维后人代表,国学院“四大导师”故乡代表等出席开幕式,200余位学者参与圆桌论坛和分会场讨论。

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孙春兰表示,清华国学院的百年历史,始终关联着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发展的时代课题。一百年前,清华国学院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重拾文化自信的历史使命,以全新的研究范式和卓越的育人成效作出了重要贡献。复建以来,清华国学院心怀“国之大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清华智慧,展现了新时代国学研究的使命担当。

孙春兰表示,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践行“两个结合”,始终坚守“魂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探索构建具有原创性的知识、概念、方法、命题、理论。要始终坚守“根脉”,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使其转化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思想资源。要广泛融通国外哲学社会科学,打造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知识生产格局,在全球学术争鸣和文明对话中促进中国学术的国际传播。要积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人文研究深度融合,拓展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路径,持续产出重大标志性成果。

孙春兰表示,国际儒学联合会期待与清华大学、清华国学院以及广大专家学者进一步深化合作,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共同为服务文化强国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徐青森表示,清华国学院跨越百年的实践探索,深刻诠释了只有扎根中国大地,才能筑牢自主知识体系的文化根基;只有回答时代之问,才能激发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活力;只有胸怀国际眼光,才能拓展自主知识体系的世界影响。希望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立足深厚学术积淀、发扬鲜明办学特色,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清华国学院的百年历程,既是一部孜孜求索的学术史,更是一条中华文脉传承发展的精神长河。”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表示,面向未来,国学研究院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中国主体”、拓展“世界眼光”,在传承中创新、在开放中守正,坚持人文与科学共舞、传统与现代齐鸣,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长卷上续写“文化救国”“文化爱国”与“文化强国”的壮阔篇章,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不断贡献清华力量。

据了解,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于1925年创立,秉持“昌明国粹、融汇新知”的宗旨,汇聚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四大导师,开创了清华人文学科的黄金时代,奠定了中西融合、追求卓越的学术传统,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学术发展。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