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正式开始本节课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张彩霞一进教室便笑着宣布,“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回想自己经历过的‘第一次’。不限于第一次上学、第一次做饭,或是第一次走夜路……”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不一会儿,一位学生站了起来,低声分享道:“老师,我不闭眼也能想到——我第一次害怕长大,是今年暑假哥哥去上大学,妈妈在门口悄悄抹眼泪……”
这是甘肃省平凉市骨干教师、静宁县德顺小学语文教师张彩霞讲授《难忘的第一次》作文课上的一幕。像这样精彩的作文课,她上过许多节,听过公开课的同事们也赞不绝口:“张老师的作文课每次都让人耳目一新,作文课设计特别有意思。”
在张彩霞看来,小学语文教学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核心任务与侧重,低年级重在过好识字关,中高年级则需格外重视阅读与写作教学,“识字如垒砖瓦,阅读是绘制蓝图、充实仓库,而写作就是亲手建造房屋。只有积累足够的‘砖瓦’,再运用自己的材料、参照优秀的‘蓝图’,才能最终筑就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为此,张彩霞大力削减孩子们的“无效作业”,提倡每晚在家阅读几十分钟课外书,周末至少读书两小时,并坚持每周拿出两节以上的语文课,让学生自由阅读。当然,自由阅读并非放任自流,在她推荐的书单里,有《西游记》等经典作品,她也经常带着学生跟着经典学写作。
张彩霞清楚地记得,在讲授冯骥才《刷子李》一文时,当她讲到:“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时,文中虽未直接描写人物相貌,却借这一身黑衣服,反衬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课后不久,就有学生在日记里写出《刘一针》的作文:“刘大夫是我们学校附近诊所的医生,他有一手绝活——输液扎针,手法特别稳、准、快,大家都叫他‘刘一针’……”
正是通过这样日积月累的浸润,学生们才真正学会了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她所带班级学生的语文素养令人惊叹:在学校举办的主题演讲、经典诵读、汉字听写等比赛中,学生经常名列前茅。
张彩霞曾在全县“读书的朋友们”直播间坦诚分享:“我们都该为心灵留一块‘自留地’,把读书当作生活方式。既以读书养性、自我疗愈,也做学生阅读的引路人,带动他们真正走进书籍。”她自己在群文阅读、作文教学方面的课例与论文,多次发表于《甘肃教育》等报刊,并获得省市级奖项;先后被静宁县委、县政府评为“教学标兵”“优秀教师”,同时也是平凉市“骨干教师”。
有教师曾以“三个一”概括张彩霞,她是“一座桥”,连起了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是“一面镜”,清晰照出青年教师的优点与不足,并提供成长的路径;是“一束光”,以自己对语文与教育的热爱,照亮他人前行的路。
面对夸赞和荣誉,张彩霞显得很坦然。这些年来,她不遗余力地帮助青年教师成长——课堂永远开放,教案、课件、反思等资料随时分享。担任备课组长期间,常以“同课异构”的方式组织备课,帮助青年教师理解不同教学思路的优劣,积极鼓励、指导青年教师参加赛课,打磨出一堂堂精彩课堂。(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尹晓军)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