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面向校内外免费开放

发布时间:2025-09-23 作者:刘淼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刘淼)日前,重装上阵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面向校内外免费开放。徜徉其中,欣赏馆内700余件展陈标本,如同阅读一部立体海洋百科全书。

沿着生命演化的长河前行,海生馆内渐次展开海洋生态的全景画卷。入口处的海洋栖息地展区,以布氏鲸骨架为视觉焦点,鲸须过滤浮游生物的生存智慧与伪虎鲸锋利的齿列形成鲜明对比。四具海龟标本静卧其侧,绿海龟体内淡绿色的脂肪层揭示着海藻滋养的生态密码。造型奇特的翻车鲀标本,则以圆扁体型演绎着恒温鱼类的进化奇迹。移步至化石展墙,三叠纪贵州龙细长的脖颈与蹼状四肢,定格了2.4亿年前滨海爬行动物的生存剪影。这些化石如同散落的时空碎片,拼凑出38亿年生命从单细胞到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宏历程。

海生馆展览分为多个篇章,从海洋栖息地到生命演化,再到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全面探索海洋世界的奥秘。海洋无脊椎动物展现了从原始到复杂的奇妙历程。多孔动物(海绵)作为最原始的多细胞生物,凭借体表孔道过滤浮游物质,其硅质骨针构建出微观建筑艺术。环节动物代表沙蚕,分节躯体与再生能力使其成为科研宠儿,揭示生命修复的奥秘。软体动物分化出三大类群——双壳纲扇贝推动养殖业革新,头足纲章鱼凭借九个大脑挑战无脊椎智能极限,腹足纲螺类以螺旋外壳平衡防御与运动……这些类群以多样形态与生存智慧,共同维系着海洋生态的繁盛与神秘。

而脊椎动物则以精妙的演化适应征服海洋。软骨鱼类如双髻鲨,其锤状头部扩展360度视野,鳐类扁平躯体潜伏沙底,软骨骨骼赋予高速突袭的流体优势。比目鱼幼体经历眼睛位移的发育,以“左鲆右鲽”的形态隐匿海底。海洋哺乳动物则展现脊椎动物登陆后的重返壮举。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见证了中国海洋生命学科的百年传承。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生物学系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系统化海洋生物研究的开端,曾省、童第周、曾呈奎等先驱学者在此播撒科学火种。展柜中泛黄的手稿、斑驳的标本瓶,无声记录着学科从筚路蓝缕到问鼎国际的历程。这些科研传奇与玻璃展柜中的藻类标本、贝类模型交相辉映。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