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广东东莞长安镇中心小学的新教师入职培训中,教师黄艳芳在向新教师分享了课堂分组与合作学习的策略。而在数年前,“合作学习为何常常流于表面”这个问题曾让黄艳芳颇感棘手。“当时课堂看似热闹,但教学的有效性不高。”黄艳芳对此很苦恼。
长安镇中心小学组织的阅读活动,让黄艳芳感觉“柳暗花明又一村”。经过专家领读和团队互读,黄艳芳更加清晰学生合作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她结合理论与实践,带出一批批凝聚力强的班级。她还通过“共读”“共研”等方式,将经验分享给集团成员校很多教师。
这是长安镇很多教师在“共读”“共研”中长才干的缩影。曾经,长安镇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在课堂上以讲为主,在评价上过于注重分数,而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不足。在长安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看来,这折射出长安很多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不足,教育视野有待进一步拓展。
面对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引导更多教师破解专业成长瓶颈?长安镇以阅读为重要抓手,构建了“一核四式五全”区域“阅读+”模式。其中,长安镇将“阅读+教育教研”作为提升教师素养的“利器”,让教师在书本与实践之中探寻能力素养进步的“阶梯”。
如何让教师在阅读时尽量不流于形式?长安镇注重破解“读什么”的问题。2017年,长安镇打造“品智阅读”品牌,长安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牵头成立读书指导小组,并邀请专家、教研员、名教师等加入。在专业力量助推下,长安镇经过仔细遴选,分层分类地列出“共读+选读”参考书单。书单中既有解读教育政策、课标文件的书籍,也有学科理论专著、科研方法读本。长安力图让不同的书目,能适切不同学段、发展阶段的教师的阅读需求。很多学校参考书单,开展“针对一个共性问题,共读一本书”等活动。
长安镇第二小学在开展研究项目式学习时,就紧瞄“项目容易沦为学科拼盘”这一问题,精准出招。学校组织教师共读《项目式学习》等书籍,组建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小组。
“我们会引导学校老师在开展项目式学习时,活学活用书里的好方法,在真项目中去锻炼真能力。”长安二小副校长陈志平举例说,学校科学组在“校园生态池”这一项目中,就将书里介绍的“设计驱动性问题”等好方法,运用到实践中。
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长安镇很多学校主动创新,根据学校特色以及教研需求,增添更贴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书目。长安镇中心小学将“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办学特色,持续开展研究。
“镇里推荐的很多方向指引性的书目,给了我们很多启发。”长安镇中心小学教导处副主任魏秀珍表示,学校为引导教师聚智聚力破解“合作学习形式化”的问题,又将《为了合作的学习》和《为了学习的合作》两本书,列为学校教师必读书目。
长安镇中心小学科组在认真阅读、研究相关书籍的基础上,积极用书中很多好的方法破解教学问题。长安镇中心小学还邀请一些必读书目的作者到校,与教师们在“共读”中“共研”,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运用书中好方法。经过多年探索,学校现已整合出一套合作学习的工具包,涵盖合作学习观察量表、设计模板等。
有了参考书目后,教师们应如何攻克“怎样读”这个难关?长安镇读书指导小组力求带领教师们读懂、读透。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闫德明是长安镇读书班的常驻专家,他每年到长安镇现场指导十多次。
“闫教授每次来,都会向大家分享很多阅读好方法。”长安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在专家带动下,长安镇逐步形成三级阅读机制。镇级读书班先行解读;学校因校制宜,打造自己的品牌读书会;学校学科组做好落实,带动科组所有教师“共读”“共研”。长安镇还努力探索“阅读—研究—实践—反思”的教研模式,很多学校积极落实。
长安二小则充分发挥学校的科学教育优势,努力将很多阅读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为努力构建“创文化”体系,长安二小成立“创慧读书会”,自选《特色课程构建》等书目,把很多零散的经验整合为系统理念,最终开发“创享城”课程体系。“阅读让我校很多老师弥补了理论层面的短板,跳出了日常教学的局限。”陈志平表示,学校很多教师已学会从办学理论的高度,去提炼总结教学实践经验。
为汇聚阅读智慧,长安镇每年还举办镇级、校级阅读活动,为教师搭建交流分享的平台。此外,长安联动图书馆、城市文化空间,努力打造“教师10分钟阅读圈”。(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谢钰然 记者 刘盾)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