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东北林大开设生态文明教育实践课——林海是最好的“生态老师”

发布时间:2025-10-13 作者:曹曦 高春梅 孙培炎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没想到大一刚入学就能在森林中上内容这么丰富、生动的课,这也让我更加深刻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内涵,我将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把相关技能和方法带回家乡,让更多沙漠长出新苗。”日前,东北林业大学组织全校3100余名大一新生和近百名哈尔滨工业大学大一新生在帽儿山与凉水实验林场共上生态文明教育实践课,来自新疆和田的东北林业大学2025级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热依娜·哈里别提参加完实践课程后说。

东北林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明泽表示,在美丽中国的建设进程中,林业院校承担着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专业人才、传播生态理念的重要使命。东北林业大学在林海间开设生态文明实践课,就是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专业教学,让学生从入学起,就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厚植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

图片1.jpg

学生听老师讲解智能森林病虫害监测系统。学校供图

东北林业大学拥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和凉水实验林场,林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这两个林场同时也是教育部耕读教育基地。学校以此为依托,选派多名各领域专家组建教学团队,融合耕读教育、劳动教育、自然教育等多个方向,让学生深刻认识自然、认识生态系统、认识基本的动植物、实地实操感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运行规律,建立起生态价值观。自2022年首期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开展以来,已覆盖12000余名学生。目前已发展成为包含42门精品课程,覆盖森林生态观测、动植物保护、生态修复等多元方向的成熟教学体系。

“同学们请看,这颗是原始红松的球果,在森林生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探秘红松球果”实践课上,教师们以实物展示、生动讲解与互动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原始红松球果,并将原始红松的生态功能娓娓道来。除了“探秘红松球果”外,教师还带领学生深入林区,开展植被调查、物种识别、生态链分析等实操作业,增强学生的现场感知与动手能力。 

今年也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第4年组织新生参与东林的“生态文明特色实践”课程。哈尔滨工业大学2024级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周子淇表示:“亲手触摸树皮的纹理,观察林下植物的共生,才真正体会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未来我将带着对自然的敬畏投身科研,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了解,为履行行业特色大学使命,东北林业大学聚焦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2021年发布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方案,从生态文明教育学科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教育质量文化等方面整体设计,注重人才培养的“创新训练”和“实践训练”,贯通学科建设与生态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成长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践行者。(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曹曦 通讯员 高春梅 孙培炎)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