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一堂跨学段“行走的思政课”——中国民航大学带津门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筑牢信仰之基

发布时间:2025-10-15 作者:陈欣然 陈红叶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原来于方舟烈士是这样把个人理想和国家命运绑在一起的!”“从‘凭票打奶’到‘智慧生产’,改革开放真的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日,一场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活动在天津火热开展。中国民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组建两支实践团队,带着多所中小学师生走出教室,走进红色教育基地与产业园区,用沉浸式体验让不同学段的学生在“行走的课堂”里读懂中国梦、感悟改革力。

红色方舟路:从 “烈士故事” 到 “使命接力”

“大家现在看到的‘方舟步道’,每一块石板都刻着于方舟烈士的革命足迹……” 在“重走方舟路”红色教育基地,中国民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概教研室的思政课教师陈燕芽带领天津市宁河区任凤庄小学、芦台一中的师生,开启了一场跨越百年的 “初心对话”。

理论的讲解不仅是声音和文字的组合,更是沉浸式打卡的身体感悟。在红色革命标语墙前,小学生们踮着脚念诵革命口号;在方舟故居,初中生们通过场景复原想象青年于方舟在这里研读进步书籍、点燃革命火种的模样;在“反动监狱场景体验区”,高中生们理解了“为有牺牲多壮志”的重量;大学生们则结合史料,在方舟露天剧场演绎话剧《初心》片段,把“努力执尔舵,何愁沧海阔”的革命信念搬进现实。

“以前听烈士故事,总觉得离自己很远。” 芦台一中高一学生李嘉说,直到站在俵口村的田野上,听老师讲于方舟“以己为舟济苍生”的故事,才明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一句口号:“就像于方舟前辈当年为救中国而奋斗,我们现在也要为实现中国梦好好读书。”

改革见证行:从“牛奶手表”到“创新密码”

另一边,中国民航大学概论教研室的教师伊竹带领天津市第十四中学、天津港保税区空港学校的师生走进产业一线,解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生动密码。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爷爷小时候买牛奶要凭什么吗?” 在海河乳品智慧工厂,邵明雪老师举起一张泛黄的“牛奶供应票”,瞬间勾起孩子们的好奇心。跟着生产线的“脚步”,学生们看到从过去排队凭票打奶,到如今智能设备精准灌装、全程冷链配送的变化。

在天津海鸥表博物馆,天津港保税区空港学校教师孟洋的“手表课堂”更让小学生们挪不开眼:从新中国第一块五星表的从零突破,到为航天任务定制航空表的攻坚克难,展柜里的每一块手表,都在诉说民族工业的奋斗史。“原来我们中国也能造出这么厉害的手表!”保税区空港学校五年级学生刘星冶的眼里满是自豪。

小学生在“看变化”,高中生和大学生则在“探逻辑”。在三条石历史博物馆,天津市第十四中学教师牟文静带着高中生对比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衰账本”,让大家明白旧体制束缚生产力的道理,读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在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展示中心,伊竹结合“天河一号”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卡雷尔机器人实现产学研协同的案例,引导大学生思考改革如何为创新赋能——从认知到思辨再到践行,一堂关于“改革”的思政课就这样完成了育人闭环。

打破学段墙:让思政课循序渐进、入脑入心

这场一体化实践活动,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因材施教。

中国民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队精准把握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小学生讲英雄故事,用实物和场景激发兴趣;给初中生讲身边变化,用生活案例搭建理解桥梁;给高中生析历史逻辑,用对比思考深化认知;给大学生谈使命担当,用实践探索引导行动。

“以前思政课总怕讲深了听不懂,讲浅了没意义,这次实践让我们找到了解决办法。”牟文静表示,不同学段的师生一起学习、交流,不仅打破了学段壁垒,更让思政课有了层次感和生命力。

“这是一次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的新探索。” 中国民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庆西说,“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与中小学的合作,完善‘行走的思政课’机制,让不同学段的学生都能在思政课中找到自己的成长坐标,真正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陈欣然 通讯员 陈红叶)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