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特约通讯员 李补翔)“以前只能看着村里老人们跳‘莫蹉蹉’棕扇舞,现在在学校可以跟着省级非遗传承人白拉咀学习棕扇舞,我特别期待每天的大课间活动。”云南省绿春县戈奎乡中心小学学生张艳说。近年来,绿春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非遗进校园为支点,探索非遗传承与教育融合新路径,聘请全县100余名非遗传承人“进校授艺”,让学生沉浸式体验身边的民族传统文化,让非遗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
绿春县通过立足本地“非遗”资源,将哈尼族棕扇舞、彝族跳鼓舞、傣族平绣技艺等非遗项目纳入校本课程,打造“一校一品”特色品牌。在戈奎乡中心小学,棕扇舞成为“阳光大课间”;牛孔镇中心小学开设彝族跳鼓舞课程;骑马坝乡中心小学傣族平绣技艺成为课后服务必修课……各校因地制宜,让传统少数民族文化在校园中焕发新生。
绿春县非遗进校园已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活课堂”,年均组织非遗主题活动400余场,全县52所中小学实现非遗课程全覆盖,绿春县戈奎乡中心小学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许多学校已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新阵地,为教育注入传统底蕴。
绿春县教育体育局局长白忠诚表示:“非遗进校园活动,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创新文化传承方式,让青少年群体知晓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弘扬非遗,增强青少年群体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