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郑翅)10月24日,“AI时代的课堂教学变革——新质课堂建设与创新人才培育研讨会”在北京市丰台区举行。举办本次研讨会是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主动应对AI时代给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推动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升级,为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开幕式上,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赵春丽与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翟博分别致辞。《中国基础教育》主编、中国教育学会区域教育创新研究分会秘书长孙金鑫主持开幕式,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工作)曲兆军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丰台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赋能教育,系统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进程。”赵春丽表示,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丰台区将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平等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新教育生态。
翟博在致辞中表示,新时代呼唤新教育,新教育需要新课堂。一要深刻把握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发展新趋势,加快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二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推动教学方式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变;三要坚持技术赋能与创新发展,深化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育人模式。
在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邹如强以材料学科为例,分享了学院“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系统阐述了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需关注创新过程、培育创新人格、营造创新环境;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磊分享了北师大学科教育团队通过项目化学习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的有效模式与实践探索;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学院院长钟灵分享了北京市丰台区系统化推进“新质课堂”建设的经验;东北育才教育集团总校长高琛认为数智时代教师角色应向更具人本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设计师转型;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长管杰阐释了学校以“五化课堂”为核心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到主动探究者、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设计师的根本性转变。
24日下午,会议设立了十一场平行分论坛,覆盖AI赋能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及九大学科领域。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指导,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基础教育》杂志、中国教育学会区域教育创新研究分会、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学院承办,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育团队协办。来自全国近20个省市的局长、校长、教师代表等600余人参会。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