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助力教师提升AI教学能力

发布时间:2025-10-30 作者:谢钰然 石婧雯 刘盾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谢钰然 石婧雯 记者 刘盾在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下称“广州城理”)“人工智能专项工作坊”里,三十多名教师讨论着如何在云服务器上搭建机器学习项目。

作为“人工智能专项工作坊”讲师团的一员,电气工程学院教师柯楠结合自己的原创教学案例“区域电网负荷预测”,向现场的教师们演示了如何在云服务器上搭建机器学习项目,并将其部署到本地,解决专业具体问题。这一幕,正是广州城理推出“人工智能+课程”深度融合模式,助力教师提升AI教学能力的缩影。

“作为应用型大学,我们要培养能够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就必须加强人工智能教学与实践,增强学生应用人工智能的能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广州城理党委书记杜小明表示。

随着《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案(2025-2030年)》发布,学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全面加速阶段。学校推出系列化、专题化的AI教学工作坊,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让AI走进课堂、融入专业,培养更多懂AI、会创新的应用型人才。

广州城理校长苏成说,“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人工智能技术,更要让他们具备用AI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广州城理构建了“骨干引领、全员普及”的双层培训体系,选派骨干教师赴北京大学参加为期8天的“人工智能融入课程”研修班,采用“理论精讲+项目实战”的模式,着重培养教师课程设计与融合创新能力。同时,学校组织Python、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三大模块的线上基础课程,为全校教师普及AI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改革夯实基础。

如何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全校课程体系,全面构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生态?今年,学校全面启动“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系列研讨,连续组织多场研讨会,各学院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共同勾勒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的实践路径。

广州城理组建“人工智能专项工作坊”,成立由多学院教师组成的讲师团,带动全校教师共学共创。讲师团深入学校各学院,开展针对本专业的“小灶式”工作坊。在他们指导下,学校很多专业将通用的AI技术转化为解决本专业具体问题的教学案例,有效打通了从技术到课堂的“最后一公里”。

北大研修班学员、珠宝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师刘佳在“虚拟服装制作与应用”课上,通过AI生成面料纹理和版型草图,让学生能更快看到设计成型的效果。刘佳还总结了北大研修班、课堂实践等经验,与学院其他专业授课教师深入研讨。骨干引领、全员普及,广州城理这样的人工智能专项行动在各学院持续进行中。

为更好地提升教师AI教学能力,广州城理投入600余万元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实验中心,并与华为等企业共建实训平台。系统化的推进机制,激发了教师们的教学改革新活力。方案实施数月来,学校已收到101门“人工智能+课程”立项申报,覆盖学校多个专业领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