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郑翅)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及三年行动计划,服务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11月16日,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高等教育教材综合研究)(以下简称“综合基地”)第三届圆桌会议在京举办。
本次会议以“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为主题,北京大学教授、综合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顾海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苏东林作主旨报告。圆桌对话围绕数字教材建设协同发展路径展开,同步召开综合基地学术建设座谈会。专题研讨聚焦“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教材”“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教材建设方位与使命”“中国特色教材‘走出去’”等主题进行交流。
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陈矛强调,建好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是加快推进中国原创性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构建中国自主教材体系的重要研究支撑。高等教育教材综合研究基地成立以来,聚焦教材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扎实推进研究工作,产出了重要成果,汇聚全国同仁,召开了两次圆桌会议,为教材建设、研究搭建了沟通交流平台,有效发挥了智库作用。希望综合基地瞄准决策咨询、成果转化、协同创新三个方向,主动探索教材建设前沿领域,凝聚广泛共识,推出更多高质量成果,为教材建设提供更大支撑。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徐忠波肯定综合基地在重点教材建设与研究中发挥的支撑作用,提出基地需立足“共建服务国家战略研究平台、共筑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共享学术前沿成果开放平台”加强建设、深化合作,让最新研究成果精准服务广大教材工作者,为高质量教材建设注入学术动能。
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综合基地主任刘超以四个“新”总结综合基地建设成效,即构建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研究“新范式”、打造高质量教材建设研究与转化“新高地”、开辟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新赛道”、构建教材政策咨询与服务“新视角”,表示综合基地将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持续深耕教材研究、加速成果转化,为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贡献更大力量。
会议现场举行了国家课程教材资源服务平台上线仪式。该平台立足“资源集成中枢、智慧联通枢纽、管理服务平台、宣传展示窗口”四位一体功能定位,汇聚整合全学段高质量课程教材资源,为落实教育数字化注入新动力。
会议期间,综合基地与中国农业大学高等学校农学教材研究基地等8家单位签署学术合作协议,各方将在教材研究与建设领域形成发展合力。
据悉,综合基地自2023年9月启动运行以来,始终聚焦服务国家高等教育发展重大战略需求,整合优质科研力量打造高水平教材研究智库,为教材建设与管理提供坚实支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