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让阅读成为儿童语文素养发展的核心动力

——2025儿童母语教育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25-11-25 作者:焦小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小新11月21-23日,2025儿童母语教育论坛在江苏南京仙林外国语学校举办。来自全国22个省市的800余位一线教师和儿童阅读推广人,围绕“以阅读提升儿童语文素养”主题,探讨儿童母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路径。吴欣歆、王崧舟、杨雨、徐冬梅、邹正、周益民、王玲湘、郭史光宏等专家学者,聚焦诗歌教学、阅读与写作、整本书阅读、文言学习等专业领域,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小学语文教师周慧现场执教儿童文学微课《万花筒》。亲近母语供图

建立孩子与世界的诗性连接

“诗从来都不在离我们遥不可及的远方,真正的诗歌教育是唤醒我们与生俱来的共情力与好奇心,让平凡的日子都浸润诗性的光芒。”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诗词大会》常驻嘉宾杨雨,在专题讲座《诗与思:如何建立孩子与世界的诗性连接》中指出,对诗歌的情感理解离不开一个人的生命体验,好的诗歌教育不是要逼孩子死记硬背,而是要通过多种方式建立孩子与生活和自然的连接。

广西柳州市文韬小学语文教师王宪德现场执教诗歌微课《我爱这土地》。亲近母语供图

用阅读引领儿童言语学习与实践

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围绕《以中文分级阅读提升儿童语文核心素养》主题,系统梳理了阅读与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培养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内在联系。她指出,儿童的语言学习应该在大量的阅读中进行充分的言语实践,孩子应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提升理解、思辨和审美的能力。她以《亲近母语中文分级阅读标准》指引下的理论和实践为例,展示了如何在略高于儿童自身水平的阅读实践中,提升其阅读力、学习力和审美力,以及贯穿其一生的精神成长。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王玲湘以《AI语文主题教学垂直模型构建与应用》为题,介绍了该校如何通过AI技术整合教学资源、拓宽儿童认知视野,从而全面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她同时强调,以AI赋能教育、以人机协同赋能教师,其终极目标始终是让教育回归“人的完整成长”,让每个孩子站在课堂中央。

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语文教师陈棋凯现场执教阅读微课《猎人海力布》。亲近母语供图

培养内心丰盈的终身学习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吴欣歆,作《整本书阅读与语文素养提升》专题演讲。指出,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而语文学习几乎“包含了教养的全部内容”,强调语文学习不仅是语言能力的培养,更涵盖品德、思维、审美等多维度发展。她强调,优质的整本书阅读通过规划、深度思考与真诚交流,能锻造孩子的自我管理力、思维力与元认知能力,其最终目的是培养能抵御AI时代思维惰性、拥有丰盈内心的终身学习者。

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会长郭史光宏,通过现场执教《木偶的森林》整本书研讨课,生动地展示了“激发兴趣远比传授技巧重要”。他在交流互动中表示,课堂的重点不在于寻找标准答案,而在于共同经历一段探索的旅程,“我和孩子们不是在找答案,我们是去关注一个人物 的命运。”

重庆市沙坪坝区杨公桥小学语文教师陈雅雯现场执教跨学科微课《极地重生》。亲近母语供图

文化传承与当代语文课堂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语文素养中“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强调文言文学习应“激发兴趣、注重积累、强化运用”。

特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崧舟,作《融入·融通·融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主题演讲,并现场执教文言研讨课《湖心亭看雪》。从教学实践案例出发,系统阐释文言教学如何融入文化语境、融通当代课堂、融化于学生生命成长,展现文言教学在当代语文教育中的价值与实现路径。

四川凉山州星辰尔且小学教师付海亮、四川成都天府新区海洋路中学教师舒凯分别分享文言教学案例——如何借助《山海经》《史记》等经典文本,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打通古今对话的路径,建构有温度的思想、有深度的课堂。

本届论坛由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提供学术指导亲近母语主办。论坛上,第三届点灯人素养大赛总决赛同步举行,周慧、王宪德、陈棋凯、陈雅雯等一批优秀一线教师脱颖而出。亲近母语同时发起“燃灯者计划”项目。该项目聚焦教育者的自身成长,通过“共诵”与“共读”的学习共同体方式,夯实教育者专业修养和精神底色,推动儿童阅读与教育实践走向深入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