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执行者说

以公益力量助力破解薄弱师范院校发展瓶颈

发布时间:2022-09-06 作者:李雨昕 来源:中国教师报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阶段,教育持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慈善事业也在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中贡献了日益显著的积极力量。今年4月以来,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统筹组织,浙江马云公益基金会捐资支持,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设立启动的“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成为教育慈善力量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又一创新探索。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作为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和4A级社会组织,自1986年成立以来,以“尊师重教、奖教助教、促进教师发展”为宗旨开展了多角度、多形式、全方位的各类教育公益项目,在发展教育公益事业方面经验丰富。而教育发展也一直是浙江马云公益基金会重点关注并持续支持的慈善领域,其下设立的“乡村教育人才发展计划”系列公益项目,以及近年来与杭州师范大学、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合作设立的教育基金,为提升乡村教师素质、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作出了有益探索和积极贡献。

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首次提出“部委引领、地方支持、院校主体、社会参与”的公益理念,以政府为主导,汇集各方资源支持教育,推动慈善力量不再停留于救急救灾、扶贫助弱,而是成为教育事业深层次发展和创新型变革的支持者、探索者、见证者。

在重点支持的薄弱师范院校遴选上,协同提质计划依托大量的数据调查研究和充分意见征集,以“精准支持、科学资助”为原则设置了7项标准,包括坚守师范主业;长期为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学校供给教师;办学条件薄弱、办学环境困难、办学水平较低;以本科院校为主;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具备一定受帮扶基础;符合国家教师教育区位布局需要,务求遴选出最需要帮扶的地方薄弱师范院校,补齐这些学校所覆盖地区的师资短板。同时,通过释放各组团院校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慈善组织灵活性与创新性的优势,侧重支持薄弱师范院校的软实力提升和内涵式发展,探索破解地方薄弱师范院校发展瓶颈的创新模式。

协同提质计划推进过程中,项目执行方将充分发挥公益组织社会动员方面的优势便利,扎实推进各项具体工作。

强管理,建机制。鉴于协同提质计划的独特性、整合性以及规模大、范围广的特征,在管理层面上,协同提质计划更加注重聚焦机制构建、品牌建设和数字赋能,不仅组建专家团队对各组团的方案设计进行专业引领和精准指导,还将同步开发项目管理平台对各院校开展具体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贴心服务,以提高管理效率、汇集项目成果、打造项目品牌。

聚合力,创实绩。日前,随着秋季新学期开始,以宁夏师范学院骨干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提升培训、广西师范大学教师培训等暑期活动为开端,协同提质计划正式进入实施阶段。项目将以“开环建设,闭环管理”的理念不断凝心聚力,汇集广泛资源为薄弱师范院校发展提供公益支持,并努力通过协同提质计划打造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慈善新范式,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实行“有余以奉天下”的正道,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

(作者单位系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

《中国教师报》2022年09月07日第13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