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90年代到今天,怀抱“荒漠变绿洲”的心愿,康绍忠和团队一干就是30多年。染尽青丝白发,就为一点一滴省下民生的水,就为一句一行教好学生的字。他用脚步丈量出石羊河生态和区域发展的变迁,萦绕在心头的始终是教书育人和服务一方百姓生活的牵挂……
1985年,康绍忠第一次在西北内陆干旱区甘肃石羊河流域考察,看到当地到处是荒漠化、盐碱化的土地和流动的沙丘、枯死的林木。他决心一定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缺水的这里做点事情。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康绍忠从零起步,在这片土地上开始建立实验站,支撑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实施,在全流域推广节水高效灌溉技术。
康绍忠带领师生团队在西北开展了大量的长期野外定位科学观测研究。他常常为了获取准确可靠的试验资料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时常冒着高温、顶着烈日观测,汗水湿透了衣服,蚊虫不停叮咬,也没时间顾及。渴了,喝几口白开水;饿了,啃几口自带的干粮。37年来,康绍忠带领团队扎根西北,面向全国节水农业,默默为我国节水农业研究和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作贡献。
康绍忠一直坚守在教书育人一线,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出更多具有“三农”情怀的优秀人才,他促进研究生科技创新与组织管理能力的融合、洞察国际学术前沿与扎根大地能力的融合、掌握多学科知识与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融合、培养精湛专业技能与家国情怀的融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如今,康绍忠依然奔波在农业水土工程领域教学研究的最前沿和西北干旱区偏僻艰苦地区生产第一线,从校园三尺讲台到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到黑河流域,沿着“一带一路”,又在南疆阿拉尔开辟了新的战场,用“好老师”辛勤的汗水,坚持不懈在祖国大西北浇灌出更多绿色的希望!
《中国教师报》2022年09月14日第4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