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了丰富的教育元素。许多学校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和价值,开设了一系列活动和课程。有的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论语》《孟子》等文化典籍中沐浴徜徉;有的学校开展诗词读写活动,让学生积累大量经典诗词的同时尝试创作诗词;有的学校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挖掘地方名人、地理、诗歌、戏曲、特产等文化元素,打造立体的综合性课程;有的学校将传统文化融合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带领学生学习各类民间艺术和游戏,全面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您的学校是如何思考、如何实践的?又是如何将传统文化引入校园,如何开展教师培训,如何借助社会资源的?请介绍学校的具体做法,分享给全国读者。字数:3000字。
【五育行动】 一所学校怎样从顶层设计、课程建设、评价管理、教师发展、校园文化、课后服务等方面全面促进“五育融合”?请结合具体实践案例和思考,综合介绍学校在“五育融合”方面的经验。字数:4000字。
【发现美好课程】 学校的特色课程如何扎实推进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落地?请从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以及学科融合等角度出发,综合介绍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方略。字数:4000字。
【育见故事】 为什么会开发一门课程,开发这门课程需要哪些准备工作,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故事,这些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一个生动的故事可以引发一连串教育教学思考,请以故事讲述的形式记录这些有趣的场景。字数:2000字。
【课程图纸】 细化学校课程的“施工图”,包括但不限于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内容。字数:3000字。
【晒成果】 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显性成果”,比如一幅字、一张画、一个手工制作、一场校园活动等,文字介绍500字左右,图片不小于1M。
邮箱:zgjsbkgyj@vip.163.com
电话:010-82296732
联系人:解老师
《中国教师报》2022年10月19日第4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